
全球固態電池領域正迎來一場前所未有的產業化浪潮。2025年被稱為“固態電池產業化元年”,國內外企業紛紛加速布局,產業化時間表不斷提前。
根據有關機構預測,到2030年全球固態電池出貨量將達到614.1GWh,在鋰電池中的滲透率約10%,市場規模有望超過2500億元。中國政府已將全固態電池與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并列納入重點領域,意味著固態電池已從企業研發項目躍升為國家戰略工程。
各國政府已將固態電池視為國家戰略競爭的高地。自2020年以來,日本、美國、韓國、歐盟持續推出固態電池產業相關政策,把固態電池產業化作為國家的戰略目標之一。
中國形成了“中央政策定調+地方試點推進”的立體化支持體系。2025年,工信部將全固態電池納入新產業標準建設核心,標志著固態電池已從企業研發項目躍升為國家戰略工程。
2月,國家工信部等八部門發布《新型儲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明確將固態電池列為重點攻關方向,支持鋰電池、鈉電池向固態化發展,并提出2027年前打造3-5家全球龍頭企業。
地方政府也積極跟進。珠海市發布《珠海市推動固態電池產業發展行動方案(2025-2030)》,提出到2027年形成固態電池產業集群、2030年實現批量交付以及產業形成初步規模。
上海市發布《新型儲能示范引領創新發展工作方案》,計劃到2030年建成覆蓋固態電池上下游的完整產業鏈,通過稅收優惠、研發補貼等政策構建產業生態。
固態電池技術在過去一年取得了顯著突破。中國企業在全球固態電池產業中已形成顯著的競爭優勢,采取多元化技術路線策略。
氧化物半固態電池已相對成熟,和現有電池體系設備兼容度較高,已實現產業化落地。上汽集團推出的名爵MG4半固態安芯版售價9.98萬元起,將半固態電池的配置拉入10萬元級價格區間。
硫化物全固態路線因其高離子電導率(>10mS/cm)成為眾多企業布局的重點。寧德時代、比亞迪等頭部企業主攻硫化物全固態電池,能量密度突破500Wh/kg,計劃2027年實現小規模量產。
國軒高科在2025年5月宣布建成首條全固態電池實驗線,在材料創新上取得重大進展,硫化物電解質的離子電導率提升60%,空氣穩定性顯著提高。
中科深藍匯澤獨創“剛柔并濟”固態電解質材料,解決了固態電池中界面接觸阻抗大的行業難題。公司最新研發的65Ah固態電池能量密度達320Wh/kg,支持3C充電與5C持續高倍率全程放電。
固態電池的市場需求呈現多元化特點,主要來自三大領域:新能源汽車、低空經濟和人形機器人。
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消費者對長續航付費形成10萬-15萬元溢價,有助于固態電池在動力電池領域滲透。測算到2030年,全球固態電池出貨需求將達643GWh,2024-2030年年均復合增長率將達133%。
低空經濟領域對固態電池的需求尤為迫切。固態電池的研發投產進度基本決定以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為代表的低空飛行器的爆發時間。
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開發的固態電池技術,已在深海科考、低空經濟等領域實現商業化突破。
人形機器人產業的爆發對高安全、高能量密度電池也提出了剛性需求。當升科技2025年上半年硫化物全固態電池專用正極材料實現噸級出貨,相關產品成功應用在無人機、eVTOL等低空飛行器以及人形機器人領域。
面對廣闊的市場空間,上市公司的固態電池“競賽”持續升溫。固態電池產業鏈相關企業已超過200家;近4年固態電池行業投擴產規劃金額超2000億元,規劃產能超過400GWh。
寧德時代已將全固態電池研發團隊擴充至超1000人,主攻硫化物路線,近期已進入20Ah樣品試制階段,預計2027年將實現小批量生產。
比亞迪計劃2027年小批量生產硫化物全固態電池,并在2030年將其應用于主流電動車型。公司已提出全固態電池的專利申請,采用交錯層疊的設計,使電池具有良好的首效和循環性能。
國軒高科已成功研發車規級硫化物全固態電池“金石電池”,能量密度突破400Wh/kg,計劃2025年啟動上車驗證。公司首條全固態實驗線正式貫通,100%線體自主開發,設計產能達0.2GWh。
傳統車企也積極布局。長安汽車發布金鐘罩固態電池,能量密度達400Wh/kg,支持1500km續航里程,計劃2027年實現全固態電池量產。寶馬、奔馳等車企已開啟全固態電池路測。
盡管固態電池產業化進程加速,但仍面臨諸多挑戰。全固態電池的成本問題是制約其商業化的重要因素。
貝特瑞集團研究院固態電池項目負責人楊成林指出,全固態電芯成本達5元/Wh,運行壓力高(全固態電芯運行所需壓力在兆帕級)。
技術方面,固態電池的研發之路還面臨著不少挑戰。“固—固界面”的接觸性和穩定性更差,離子傳輸效率相對較低,這是固態電池研發的首要技術難題。
電解質材料的界面穩定性、規模化生產的良品率控制,以及回收體系構建等問題亟待解決。
日本在固態電池專利方面仍然占據優勢,在全球固態電池專利申請量已突破10萬項,以68%的占比占據絕對優勢。
中國雖然在全球固態電池專利申請量上占比近30%,但從布局市場(專利申請所在國別)來看,中國已經趕超日本,是全球固態電池專利布局最多的市場,約占35%。
行業普遍認為,當前固態電池正處于從實驗室走向量產驗證的關鍵階段。預計行業在2025年底進行小批量裝車試驗,2026年-2027年進行廣泛裝車試驗。
多數企業計劃在2027年左右實現小規模量產。寧德時代擬于2027年達到小批量生產全固態電池水平;國軒高科計劃2027年固態電池小批量上車實驗,2030年實現量產。
未來技術方向已經明確。長期來看,富鋰錳基的高能量密度優勢突出,有望成為未來的正極材料迭代的主要方向。
電解質體系方面,氧化物體系固態電池發展速度快,技術較為成熟,硫化物體系固態電池發展上限高,具備較大發展空間。
到2030年,固態電池有望實現大規模應用。業內人士表示,一旦固態電池開始大規模商用,不僅可以上天,還能入海,應用場景的物理邊界被徹底打開,市場空間也會極大擴容。
固態電池的產業化進程正在以超預期的速度推進。從國內市場看,半固態電池已邁入產業化階段,各企業已經開始商業化應用,成為液態向全固態過渡的關鍵方案。
全固態電池預計2027年后大規模應用。國軒高科、寧德時代等頭部企業計劃在2027年實現小規模量產,2030年將迎來全面商業化爆發期。
全球競爭格局中,中國憑借快速產業化和成本優勢有望在固態電池時代占據主導地位。日本雖在專利數量上領先,但量產進度滯后,成本居高不下。這場電池技術的革命,將徹底改變我們的能源利用方式,開啟一個更安全、更高效的新能源時代。
在新能源電池產業呈現出井噴式發展的當下,電池制造工程師作為連接 “技術革新” 與 “產業落地” 的關鍵橋梁,其重要性愈發凸顯。為了助力從業者更好地把握行業機遇,深圳市新能源汽車促進會推出了以 “產業鏈知識 + 技術實操 + 職業銜接” 為核心的電池制造工程師培訓課程。通過系統的學習,幫助學員深入理解電池制造產業鏈各個環節的知識,掌握關鍵技術的實際操作技能,并為學員提供職業發展規劃與行業對接的支持,讓學員能夠在行業發展的浪潮中搶占先機。
洞察行業趨勢!楊清雨解析《2025 全球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白皮書》,拆解政策、市場與技術破局路徑2025-09-08 08:32
|
72 億美元市場 + 54% 全球份額!王杰三大倡議擘畫產業新未來2025-09-04 13:58
|
共筑全球電池循環生態 2025 全球動力電池回收利用峰會圓滿閉幕2025-09-01 11:39
|
破解退役電池綠色循環密碼!北辰循環創新技術方案亮相全球峰會,驅動全球低碳轉型2025-08-19 08:38
|
千億賽道暗戰!“國家隊”重倉新能源汽車后市場,三大央企聯手改寫行業規則&2025GPRC全球動力電池回收2025-08-14 08:44
|
2025 全球動力電池回收產業峰會暨第十三屆退役動力電池回收會議報到通知2025-08-13 09:26
|
本周新能源資訊匯總2025-08-11 08:36
|
本周熱點:寧德時代固態電池量產敲定 鈉電氫能雙突破引領行業變革2025-08-04 15:14
|
本周新能源電池資訊一覽2025-07-15 08:12
|
固態電池 2027 量產元年:中企半固態技術領跑,日韓全固態沖刺下的全球格局重構2025-07-02 08:52
|


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