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技術突破:固態電池產業化加速與錳基材料創新
固態電池量產進程提速
國信證券最新報告顯示,固態電池產業鏈在設備、材料、電池端均取得實質性進展:贏合科技已向國內頭部客戶交付固態電池濕法涂布、輥壓及電解質轉印設備,先導智能完成復合轉印設備與高速疊片設備交付;星源材質參股的新源邦實現氧化物電解質百噸級產能,硫化物電解質預計 2025 年實現噸級出貨;孚能科技 60Ah 硫化物全固態電池計劃于年底向戰略合作伙伴小批量交付,其能量密度達 400-500Wh/kg,針刺、熱箱等測試均未觸發熱失控。寧德時代 5GWh 全固態產線已投產,億緯鋰能百 MWh 中試線預計 2025 年投運,計劃 2026 年推出高功率全固態電池。東吳證券預測,2026 年固態電池將進入裝車測試階段,2027 年小批量量產,2030 年市場規模有望突破 100GWh。
錳基材料應用場景拓展
在深圳舉辦的 2025 第五屆起點兩輪車換電大會上,星恒電源發布錳基材料最新進展:其自研的第二代錳酸鋰前驅體單晶 Mn₂O₃材料,使電芯循環性能提升 50%,并實現一步高溫燒結工藝,加工成本降低 30%。磷酸錳鐵鋰材料通過納米化和包覆技術,解決了導電性差的難題,瓦時成本與磷酸鐵鋰接近,已批量應用于兩輪車及儲能領域。其第七代技術 “超鋰 S7” 結合錳酸鋰、三元和富鋰錳材料優勢,累計配套超 20 萬輛五菱宏光 MINI EV,并在兩輪車領域出貨 377 萬組。四川星恒青源已建成單晶四氧化三錳 1000 噸 / 月產能,2026 年將新增高純四氧化三錳 2000 噸 / 月產能,為錳基材料規模化應用提供支撐。
- 02 -政策法規:中國動力電池新國標實施與全球標準博弈
中國新國標強化安全要求
工信部發布的 GB 38031—2025《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安全要求》將于 2026 年 7 月起施行,首次明確要求電池包熱擴散測試需滿足 “不起火、不爆炸”,并新增底部撞擊測試(無泄漏、外殼破裂)和快充循環后安全測試(300 次快充后外部短路不起火)。新國標將推動電池企業從材料設計(如高穩定性電解質)、結構優化(如蜂窩式抗沖擊模組)到工藝革新(如原位固化技術)進行全面升級,預計 2027 年存量車型需完成技術改造,行業技術門檻進一步提升。
全球產業鏈標準競爭加劇
歐盟《新電池法規》對碳足跡、回收率的要求進入實施倒計時,中國電池企業加速布局海外產能以規避壁壘:國軒高科越南、斯洛伐克基地建設提速,2027 年全球總產能目標 300GWh;寧德時代德國工廠通過技術授權模式,將專利布局與本地化生產結合,鞏固歐洲市場地位。與此同時,日本 JISC 標準委員會啟動全固態電池安全標準制定,韓國則推動 “電池護照” 制度,全球動力電池標準博弈進入白熱化階段。
- 03 -市場動態:中國企業市占率提升與資本博弈加劇
中國動力電池企業全球市占率突破 68%
SNE Research 數據顯示,2025 年 1-5 月全球動力電池裝車量 401.3GWh,中國企業合計市占率 68.4%,同比提升 4.2 個百分點。寧德時代以 38.1% 市占率穩居第一,比亞迪憑借 17.4% 市占率緊隨其后,國軒高科、蜂巢能源分別以 3.4%、2.6% 市占率躋身前十,增速達 78.9% 和 110.1%。蜂巢能源歐洲訂單爆發式增長,為 Stellantis 供貨 12.8 萬套短刀電池包,配套寶馬 MINI 電池突破 11 萬套。韓國企業中,LG 新能源以 11.8% 市占率排名第三,SK On、三星 SDI 市占率同比下滑,分別降至 4.2% 和 3.3%。
資本市場呈現分化格局
盡管技術突破頻現,資本市場對新技術商業化仍持謹慎態度:國軒高科 G 垣準固態電池發布當日主力資金凈流出 1.47 億元,股價微跌 0.43%;孚能科技全固態電池進展提振股價,當日上漲 0.87%,成交額 1.28 億元。行業估值層面,寧德時代以 1.24 萬億元市值領跑,國軒高科、孚能科技市值分別為 546 億元、169 億元,頭部企業與二線廠商差距進一步拉大。國泰海通研報指出,2025 年鋰電產業鏈擴產投資超 3400 億元,設備企業(如先導智能、贏合科技)將受益于固態電池產線改造需求,迎來新一輪采購周期。
- 04 -企業動態:AI 賦能與車企自研電池競速
中國動力電池企業全球市占率突破 68%
SNE Research 數據顯示,2025 年 1-5 月全球動力電池裝車量 401.3GWh,中國企業合計市占率 68.4%,同比提升 4.2 個百分點。寧德時代以 38.1% 市占率穩居第一,比亞迪憑借 17.4% 市占率緊隨其后,國軒高科、蜂巢能源分別以 3.4%、2.6% 市占率躋身前十,增速達 78.9% 和 110.1%。蜂巢能源歐洲訂單爆發式增長,為 Stellantis 供貨 12.8 萬套短刀電池包,配套寶馬 MINI 電池突破 11 萬套。韓國企業中,LG 新能源以 11.8% 市占率排名第三,SK On、三星 SDI 市占率同比下滑,分別降至 4.2% 和 3.3%。
資本市場呈現分化格局
盡管技術突破頻現,資本市場對新技術商業化仍持謹慎態度:國軒高科 G 垣準固態電池發布當日主力資金凈流出 1.47 億元,股價微跌 0.43%;孚能科技全固態電池進展提振股價,當日上漲 0.87%,成交額 1.28 億元。行業估值層面,寧德時代以 1.24 萬億元市值領跑,國軒高科、孚能科技市值分別為 546 億元、169 億元,頭部企業與二線廠商差距進一步拉大。國泰海通研報指出,2025 年鋰電產業鏈擴產投資超 3400 億元,設備企業(如先導智能、贏合科技)將受益于固態電池產線改造需求,迎來新一輪采購周期。
- 05 -原材料與供應鏈:錫價暴漲與固態鈉鹽電池量產
中國動力電池企業全球市占率突破 68%
SNE Research 數據顯示,2025 年 1-5 月全球動力電池裝車量 401.3GWh,中國企業合計市占率 68.4%,同比提升 4.2 個百分點。寧德時代以 38.1% 市占率穩居第一,比亞迪憑借 17.4% 市占率緊隨其后,國軒高科、蜂巢能源分別以 3.4%、2.6% 市占率躋身前十,增速達 78.9% 和 110.1%。蜂巢能源歐洲訂單爆發式增長,為 Stellantis 供貨 12.8 萬套短刀電池包,配套寶馬 MINI 電池突破 11 萬套。韓國企業中,LG 新能源以 11.8% 市占率排名第三,SK On、三星 SDI 市占率同比下滑,分別降至 4.2% 和 3.3%。
資本市場呈現分化格局
盡管技術突破頻現,資本市場對新技術商業化仍持謹慎態度:國軒高科 G 垣準固態電池發布當日主力資金凈流出 1.47 億元,股價微跌 0.43%;孚能科技全固態電池進展提振股價,當日上漲 0.87%,成交額 1.28 億元。行業估值層面,寧德時代以 1.24 萬億元市值領跑,國軒高科、孚能科技市值分別為 546 億元、169 億元,頭部企業與二線廠商差距進一步拉大。國泰海通研報指出,2025 年鋰電產業鏈擴產投資超 3400 億元,設備企業(如先導智能、贏合科技)將受益于固態電池產線改造需求,迎來新一輪采購周期。
- 06 -行業趨勢與未來展望
技術路線多元化發展
固態電池、錳基材料、AI 賦能成為本周關鍵詞,行業呈現 “多技術路線并行” 特征。固態電池從實驗室走向量產,錳基材料在兩輪車、儲能領域持續滲透,AI 技術重塑研發制造范式,三者共同推動動力電池性能、成本、安全性的全面提升。
全球化競爭與本土化布局
中國企業在全球市場的主導地位進一步鞏固,但需應對歐美貿易壁壘與技術標準博弈。海外建廠、專利交叉授權、聯合研發成為破局關鍵,國軒高科、寧德時代的全球化戰略為行業提供范本。
政策與市場雙輪驅動
中國新國標強化安全底線,歐盟碳關稅倒逼綠色生產,市場需求則推動技術迭代。預計 2025 年下半年,隨著車企新車型集中上市,動力電池裝機量將迎來季節性高峰,行業景氣度有望持續上行。
本周新能源電池行業在技術突破、政策規范、市場博弈中穩步前行,固態電池量產曙光初現,錳基材料應用場景拓展,AI 技術深度賦能,中國企業在全球競爭中持續領跑。未來需關注原材料價格波動、技術路線競爭及國際貿易環境變化,這些因素將共同塑造行業長期發展格局。
(責任編輯:子蕊)
從2025 年 7 月 10 日實施的新版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深入解讀當前新能源市場2025-07-11 08:48
|
深度解析:鈉離子電池商業化破局的三重邏輯與雙線突圍路徑深度解析:鈉離子電池商業化破局的三重邏輯與雙線2025-07-07 08:41
|
新能源電池與汽車技術公益培訓即將開課啦!僅限50個免費名額,手慢無!2025-07-02 18:34
|
固態電池 2027 量產元年:中企半固態技術領跑,日韓全固態沖刺下的全球格局重構2025-07-02 08:52
|
歐盟 “電池護照” 7 月試行,格林美歐洲基地通過碳足跡認證,正極材料碳排放降 42%。2025-06-27 08:40
|
關于舉辦 2025 全球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產業峰會暨第十三屆退役動力電池回收會議通知2025-06-20 09:23
|
新能源汽車后市場爆發:萬億藍海背后的機遇與挑戰2025-06-12 15:08
|
《戶外移動式鋰離子電池電源技術要求》等 4 項團體標準討論會圓滿結束2025-06-05 21:23
|
研究院華南分院——深圳市新能源汽車促進會:從泰國首期電池維修培訓班看全球化技能人才培養實踐2025-05-21 15:44
|
鋰電池負極極片制作與固態電池制造工藝培訓”報名入口開啟!名額有限!2025-05-09 20: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