鈉離子電池技術路線的分化與融合,正在重塑新能源產業格局。當前,層狀氧化物、聚陰離子、普魯士藍三條技術路線呈現差異化競爭態勢,而頭部企業的技術突破正在推動行業進入規模化應用新階段。
層狀氧化物憑借 140-160Wh/kg 的高能量密度占據 63% 市場份額,成為動力領域的主流選擇。寧德時代的鈉新電池(鈉新 24V 重卡啟駐一體蓄電池)采用層狀氧化物正極與硬碳負極體系,在 - 40℃極寒環境下仍能保持穩定啟動性能,使用壽命突破 8 年,全生命周期成本較傳統鉛酸電池降低 61%。其核心技術在于通過 "一燒工藝" 和極片預鈉化技術提升材料利用率,正極壓實密度達 2.62g/cm³,顯著降低單位材料損耗。該電池支持全電量深度放電,久置一年后仍可一鍵啟動,且在針刺、過充等極端測試中實現 "零熱失控",從材料本征層面保障了安全性。
聚陰離子路線則以循環壽命超 8000 次、成本低 15% 的優勢,在儲能領域快速崛起。比亞迪的 MC Cube-SIB ESS 儲能系統采用聚陰離子技術,容量達 2.3MWh,電壓范圍 800-1400V,已應用于深圳試點項目。南方科技大學團隊研發的聚陰離子 - 層狀氧化物復合正極材料,更實現了 10 萬次循環壽命,容量保持率達 72.6%,為長壽命儲能電池設計提供了新思路。這種復合結構通過鐵摻雜降低磷酸釩鈉的帶隙,激活釩元素的氧化還原反應,并引入多孔碳骨架增強電子傳導,同時利用層狀氧化物緩解結構應力,解決了傳統聚陰離子材料容量低和層狀氧化物穩定性差的雙重難題。
普魯士藍路線雖然當前市場份額較小,但其理論能量密度可達 170Wh/kg,且具備快速充放電特性,在電動工具等細分領域展現潛力。容百科技等企業已推出高倍率產品,適配啟停電源和儲能場景。
成本方面,隨著萬噸級產線投產,鈉電材料價格快速下降。NFPP 正極價格預計 2025 年底降至 2.5 萬元 / 噸(降幅 32%),硬碳負極價格降至 2.5 萬元 / 噸(降幅 24%),帶動電芯成本較 2024 年下降 10-30%。寧德時代通過垂直整合供應鏈,計劃 2025 年將鈉電池成本降至磷酸鐵鋰電池的 83%,實驗室樣品成本已達 0.3 元 / Wh,規模化量產后有望進一步降低。比亞迪則提出遠期將鈉電池成本控制在磷酸鐵鋰電池的 70% 以下,其鈉電池 BOM 成本預計 2025 年可與磷酸鐵鋰持平。
儲能領域已成為鈉電池商業化的主戰場。2025 年全球鈉電池儲能出貨量預計達 12GWh,占比 52%。旭派集團的鈉電系統在光伏配儲項目中度電成本降低 20%,贛鋒鋰業的 314Ah 大容量電芯應用于三峽儲能項目,驗證了鈉電池在大規模儲能中的可行性。比亞迪的儲能系統憑借寬溫域(-40℃-80℃)、高安全性和長循環壽命,在中東高溫沙漠和北歐極寒地區的儲能項目中逐步起量。其技術優勢在于通過優化電解液配方和熱管理系統,使鈉電池在極端環境下仍能保持高效運行,例如在 - 20℃環境下容量保持率超 90%,而鋰電池通常不足 70%。
動力領域,鈉電池在 A00 級電動車和商用車中的滲透率快速提升。寧德時代的鈉新動力電池能量密度達 175Wh/kg,支持 500 公里純電續航,計劃 2025 年 12 月量產,首發應用于巧克力換電車型。該電池在 - 40℃環境下仍能保持 90% 可用電量,即使僅剩 10% SOC 時整車動力基本不衰減,實現極寒環境下的 "常溫體驗"。五菱宏光 MINI EV 等車型已開始搭載鈉電池,利用其低溫性能優勢解決北方冬季續航衰減問題。商用車領域,中科海鈉的鈉離子電池商用車解決方案采用 165Wh/kg 電芯,支持 20 分鐘快充,循環壽命超 8000 次,已獲得中車、金龍等車企認可,部分車型進入聯合研發階段。寧德時代的重卡啟駐電池則通過鈉 - 鐵雙核電池架構,進一步優化低溫續航表現,首搭一汽解放重卡,解決了鉛酸電池冬季啟動困難的痛點。
此外,鈉電池在啟停電源、兩輪電動車等細分市場也展現出競爭力。ST 易事特的汽車啟動 / 啟停鈉電池已上市,適配主流車型,其低溫性能和瞬時電流優勢優于鉛酸電池。雅迪在 2024 年 9 月和 2025 年 1 月發布多款鈉電池兩輪電動車,推動短續航車型的替代。這些應用場景的拓展,不僅驗證了鈉電池的技術可行性,也為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提供了差異化競爭路徑。
2024 年鈉電池產業鏈曾面臨產能過剩問題,全年電芯出貨量僅 1.5GWh,而規劃產能超 180GWh。但隨著頭部企業技術突破和應用場景打開,2025 年行業進入規模化拐點。寧德時代、比亞迪等傳統鋰電巨頭通過技術研發和生產優勢占據主導地位,初創企業則需在細分領域實現差異化突破。例如,珈鈉能源、璞鈉等企業建成萬噸級聚陰離子正極產線,瑞揚新能源、英鈉等計劃 2025 年實現量產,推動儲能領域材料供應。
產業鏈垂直整合成為降本關鍵。寧德時代構建從材料研發到系統集成的完整生態,上游與中科海鈉合作開發生物質硬碳負極,成本較鋰電池石墨負極降低 40%;下游聯合一汽、江淮等車企推進商用車解決方案,并參與南方電網寶池鋰鈉混合儲能站建設,推動構網型鈉電技術落地。比亞迪則通過弗迪電池整合正極、負極、電解液等環節,實現鈉電池 BOM 成本的精準控制。
政策支持加速產業進程。工信部《新型儲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明確 2025 年鈉電池規模化應用目標,配套補貼及碳積分政策傾斜。地方層面,安徽省以超 350 億元投資額成為鈉電產業新增長極,江蘇省憑借 45% 的現有產能規模領跑全國。這些政策不僅為鈉電池提供了市場空間,也引導產業鏈資源向技術領先企業集中。
在碳中和目標與技術革命的雙重驅動下,固態未來,鈉電池產業將呈現 "雙巨頭 + 多專精" 的競爭格局。寧德時代、比亞迪主導高端市場,中科海鈉、眾鈉能源等聚焦儲能和商用車差異化賽道。隨著技術迭代和成本下降,鈉電池有望在 2030 年形成超千億市場規模,在儲能、兩輪車、商用車等領域快速替代鉛酸電池,并在部分場景對鋰電池形成補充。其原材料鈉資源儲量是鋰的 400 倍以上,可有效緩解鋰資源依賴,降低供應鏈風險,為全球能源轉型提供可持續解決方案。
(責任編輯:子蕊)
《戶外移動式鋰離子電池電源技術要求》等 4 項團體標準討論會圓滿結束2025-06-05 21:23
|
《鋰離子電池故障診斷和預警技術要求》團體標準討論會在深圳寶安順利舉行!2025-04-25 23:58
|
初級+中級+高級!電池制造工程師評價等級申報條件詳解析2025-02-26 09:57
|
四大團體標準項目傳來新進展!涉及鋰離子電池、硅碳負極材料、電解水制氫2025-02-21 21:10
|
重磅!全球最大鈉離子電池儲能系統投運2024-07-01 19:07
|
關于征求《船舶動力用鋰離子電池技術要求》 團體 標準意見的通知2024-06-25 10:18
|
官宣!比亞迪百億鈉離子電池項目獲批2024-06-04 18:59
|
總投資115億元!這一鈉離子電池項目在四川達州啟動建設2024-05-29 18:47
|
鈉離子電池儲能項目新進展不斷,背后原因何在?2024-05-13 18:58
|
儲能型鈉離子電池行業現狀及產業化分析2024-04-01 1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