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025 全球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產業峰會現場,北京綠色智慧能源技術研究院行業研究員楊清雨先生代表團隊發布《全球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白皮書(2025 版)》。這份凝聚眾多行業專家心血的報告,圍繞 “政策、行業市場、海外布局、技術” 四大核心維度,系統梳理全球動力電池回收產業現狀與趨勢,為企業應對內卷、拓展海外、技術創新提供了相應的參考指南,成為峰會現場聚焦的 “行業風向標”。
白皮書編制背景:直面行業痛點,錨定全球視野
楊清雨在演講中指出,當前動力電池回收行業正處于 “國內內卷加劇、海外布局起步” 的關鍵階段:一方面,國內企業數量激增、新增產能爆發,行業競爭愈演愈烈;另一方面,部分企業嘗試出海拓展回收渠道,卻面臨海外政策法規復雜、環保審批嚴苛、供應鏈協作難等多重挑戰。
“正是基于這樣的行業背景,我們整合了國內外政策、市場數據、海外布局案例及技術突破,編制了這份覆蓋全產業鏈的白皮書,希望為企業提供‘看得懂、用得上’的決策依據。” 楊清雨強調,白皮書的 “全球視角” 不僅限于數據匯總,更聚焦 “中國企業如何參與全球電池回收網絡構建” 這一核心命題。
政策解讀:新版白名單 “嚴標準” 與黑粉出口 “新機遇”
政策是行業發展的 “指揮棒”,楊清雨重點拆解了國內兩大核心政策及海外政策差異,為企業合規發展劃清重點。
國內政策:進入 “法規 + 標準化 + 責任壓實” 新階段
新版白名單(第三版):嚴管 “小散亂”,錨定綠色轉型
作為行業最關注的政策,第三版《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范條件》較前兩版有顯著升級,核心變化集中在 4大維度:
明確規模要求:首次對企業注冊資金、實繳資金、梯次利用及再生產能提出量化標準,從源頭遏制 “小作坊式” 企業,緩解產能過剩;
新增綠色指標:要求再生利用企業控制碳酸鋰單位能耗,這是此前政策未提及的內容,直接呼應 “雙碳” 目標,倒逼企業升級低碳工藝;
細化梯次利用規則:明確梯次利用產品營收占比需超 60%(主業必須為梯次利用),且嚴禁用于電動自行車(契合國家電動自行車安全專項整治),同時要求企業構建全流程溯源體系,承擔后續回收責任;
強化研發與人才要求:規定企業年度研發投入不低于 3%,并需開展 “廢舊電池處理處置師” 等職業培訓(該工種已納入國家職業大典),推動行業專業化發展。
黑粉出口政策:長期利好全球布局,短期挑戰待破
2025 年 6 月環保部、海關聯合發布的黑粉出口政策,被楊清雨視為 “中國引導構建全球電池回收網絡的開端”:通過引進海外優質黑粉,既能補充國內原材料缺口,也為企業出海布局提供政策支撐。但短期仍面臨三重挑戰:
回收量不足:歐美等發達地區年退役電池約 50 萬噸,遠難填補國內 400 多萬噸規范產能的 “缺口”;
指標與成本壓力:海外黑粉水溶性氟含量等指標難達國內標準,需提前處理增加成本,且當前黑粉進口價(約 10 萬元 / 噸)高于原生礦成本(5-6 萬元 / 噸),經濟性不足;
供應鏈不穩定:歐盟雖開放出口,但美國受關稅影響,全球供應鏈仍存不確定性。
海外政策:區域差異顯著,東南亞成 “新興藍海”
楊清雨梳理了主要經濟體政策特點:
歐盟以《電池法》為核心,強制要求回收量與碳足跡核算,管控全產業鏈;
美國依賴地方立法與財政補貼,推動企業自主回收;
日韓由車企主導回收責任,聯合電池企業構建閉環;
東南亞(馬來西亞、印尼等)政策鼓勵性強,新能源汽車與電池產業快速發展,成為中國企業海外布局的 “潛力市場”。
行業市場:磷酸鐵鋰主導回收,產能向中西部滲透
基于白皮書數據,楊清雨揭示了當前行業市場的四大核心特征:
回收量穩步增長,磷酸鐵鋰成主流
2024 年國內動力電池回收量達 75 萬噸,2025 年上半年已近 40 萬噸,預計全年將超 90 萬噸;回收結構從 “三元與鐵鋰并駕齊驅” 轉向 “磷酸鐵鋰主導”,如何高效回收磷酸鐵鋰、處理鐵磷副產物,成為行業亟待解決的難題。
產能擴張迅猛,過剩與 “小散亂” 并存
2025 年上半年國內新增回收項目近 80 個,涉及梯次利用、預處理、再生利用等全環節,新增產能達 160-170 萬噸,產能過剩問題凸顯;同時,約 50% 產能集中在預處理企業,單廠規模小、分布散,“小散亂” 問題仍需監管與行業協同破解。
梯次利用企業銳減,政策與市場雙重擠壓
此前白名單中梯次利用企業與再生利用企業比例近 2:1,但 2025 年上半年新增梯次項目不足 1/4。楊清雨分析,這既受政策嚴管(如電動自行車禁用、營收占比要求)影響,也因新電池產能上升、材料價格下降,擠壓了梯次電池的市場空間。
產能分布 “西移”,契合汽車保有量變化
廣東、浙江等東部發達地區仍是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全國共 3140 萬輛)前列,但四川、內蒙古等中西部地區保有量逐步提升,帶動回收產能向中西部滲透,形成 “貼近市場、降低物流成本” 的布局趨勢。
海外布局:大企業的 “必然選擇”,合規與本地化是關鍵
面對國內內卷,楊清雨指出 “海外布局已成為大企業的必然路徑”:目前頭部企業已向歐洲、美國、東南亞等地區發力,核心目標是拓展回收市場、構建多元化產業鏈。
但出海并非坦途,企業需應對三大挑戰:
合規與審批:海外環保要求嚴、審批流程長,尤其是歐盟;
建設與用工:海外項目建設周期久,當地勞工政策復雜(如歐洲工會監管嚴格);
供應鏈協同:需與當地企業建立合作,整合回收渠道。
對此,白皮書給出應對建議:優先采用 “合資合作 + 本地化用工” 模式,主動參與當地法規建設,降低合規風險與運營成本。
技術趨勢:多元化、低成本、綠色化、智能化成核心方向
技術創新是破解行業痛點的 “核心鑰匙”,楊清雨在白皮書中總結了當前技術發展的四大趨勢:
技術多元化:濕法冶金、火法冶金、材料直接再生技術并行發展,同時針對鈉電池、固態電池的回收技術已啟動預研,提前布局未來電池類型;
低成本與綠色化:材料價格低位運行倒逼企業研發低成本工藝,同時低碳技術(如低溫干燥、電解液回收)成為重點,滿足國內外碳合規要求;
智能化升級:預處理環節引入 “ AI 圖像識別 + 柔性拆解機器人”,實現多類型電池高效拆解;再生環節通過數字化管控提升回收率;
梯次利用技術突破:聚焦電池健康狀態(SOH)精準評估、一致性篩選,以及 BMS 智能控制,解決梯次電池 “安全性差、壽命短” 問題。
白皮書價值:為行業提供 “全鏈條解決方案”
楊清雨在演講尾聲強調,《2025 全球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白皮書》不僅是數據與案例的匯總,更包含對產業趨勢的預判與實操建議:從政策合規要點、海外布局路徑,到技術選型指南、市場風險提示,覆蓋企業從 “生存” 到 “發展” 的全需求。
“希望這份白皮書能為行業同仁梳理思路、規避風險,助力中國動力電池回收產業從‘規模化擴張’向‘高質量發展’轉型,在全球循環經濟中占據主動。” 楊清雨表示。
目前,該白皮書已開放獲取渠道,成為企業制定戰略、政府出臺政策、科研機構開展研究的重要參考,為全球動力電池回收產業的協同發展注入 “中國智慧”。
本周新能源大事件:技術突破與市場震蕩共振 新能源電池行業本周迎來多維變革2025-08-24 19:37
|
千億賽道暗戰!“國家隊”重倉新能源汽車后市場,三大央企聯手改寫行業規則&2025GPRC全球動力電池回收2025-08-14 08:44
|
鋰電行業產業變革信號:資源整合與技術迭代重塑行業格局2025-08-12 14:18
|
本周熱點:寧德時代固態電池量產敲定 鈉電氫能雙突破引領行業變革2025-08-04 15:14
|
北京綠色智匯能源技術研究院獲輕工業職業能力評價總站續期批復,開啟行業人才培育新篇章2025-05-27 21:00
|
【2025年行賽】官宣!電池測試工、電池(組)裝配工確定可參加“第二屆全國電池行業職業技能競賽”!2025-05-01 07:53
|
交流電流如何 “殺死” 鋰電池?EIS 技術如何實現毫秒級安全預警?——4 月 26 日權威報告揭秘行業痛點2025-04-14 22:30
|
《水電解制氫堿性電解槽穩定性與壽命加速測試方法》團體標準第二次討論會順利召開,推動行業技術規范新進展2025-03-20 16:42
|
動力電池退役潮將至 電池回收行業或迎高速發展2025-02-25 09:16
|
第一屆全國電池行業職業技能競賽協辦單位:西安迅湃快速充電技術有限公司專訪2024-12-13 17: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