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2024寧德時代儲能新品發布會召開。發布會上,寧德時代發布儲能新產品——天恒標準20尺集裝箱式儲能系統。
公司儲能事業部CTO、儲能歐洲業務部總裁許金梅介紹,公司解決“零衰減”
電池中鋰金屬高度活性的難題,有效遏制了氧化反應引發的熱失控現象,可實現大規模量產“5年零衰減”系統。而且,該儲能系統位于標準20尺集裝箱內,可實現6.25兆瓦時級的高能量,單位面積能量密度提升30%,整站占地面積減少20%。
據悉,技術上,寧德時代天恒搭載的儲能專用長壽命電芯l系列產品,實現了430Wh/L的磷酸鐵鋰儲能電池超高能量密度。同時,成功解決了零衰減電池中鋰金屬高度活性的難題,有效遏制了氧化反應引發的熱失控現象。
寧德時代發力儲能
寧德時代在2023年年報中提到,以“電化學儲能+可再生能源發電”為核心的發展戰略,仍是未來的發展方向之一。
2023年,寧德時代儲能系統實現營收599.01億元,同比增長33.17%。儲能電池系統銷量達69GWh,同比增長46.81%。儲能電池全球出貨量市占率40%,連續三年蟬聯世界第一。
資料顯示,早在2016年,寧德時代便承接“十三五” 重點研發計劃 “ 智能電網技術與裝備”重點專項,"100兆瓦時級新型鋰電池規模儲能技術開發及應用 " 項目,開啟針對長壽命零衰減的研發。
2020年,寧德時代在大規模鋰電儲能壽命、能效、安全、測試、系統集成等方面實現技術突破,取得五大創新型科研成果,成功研發了3年零衰減的超長壽命電池,成為業內首款循環壽命達到12000次以上的磷酸鐵鋰電池。
去年5月,寧德時代發布了光儲融合解決方案,這是全球首個0輔源光儲直流耦合解決方案 ,可擺脫對外部輔助電源的依賴,光與儲,實時聯動整站毫秒級響應,響應速度提升10倍,保障電力平滑輸出,整站運行效率提升10%。
去年8月11日,寧德時代全資子公司瑞慶時代正式獲得全球知名認證機構SGS頒發的PAS2060碳中和認證證書,這是寧德時代首個儲能電池為主的零碳工廠。
去年10月,寧德時代與中城大有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十四五”和“十五五”期間,雙方將達成100億元級儲能項目戰略合作。其中“十四五”期間,雙方合作規模將不低于3.5GWh。目前,中城大有和寧德時代已成立專項工作小組,并著手推動相關合作事宜。
政策、電池企業助推儲能發展
隨著全球能源轉型和碳中和目標的推進,儲能市場迎來迅速發展階段。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全國已經建成投運新型儲能項目累計裝機規模達3139萬千瓦/6687萬千瓦時,平均儲能時長2.1小時。
數據顯示,截止到2023年12月底,我國的新型儲能累計裝機達到了34.5GW/74.5GWh,功率和容量同比增速均超過150%。其中2023年年內新增新型儲能裝機21.5GW/46.36GWh,相當于2022年的三倍。
儲能市場的提速,離不得開政策和包括電池企業在內的上市公司的助推:
政策方面,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首次將發展“新型儲能”寫入其中。
多個地方政府也發布了針對儲能產業發展的目標:去年3月,廣東省政府網站發布《廣東省推動新型儲能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意見指出,到2025年,全省新型儲能產業營業收入達到6000億元,年均增長50%以上。到2027年,全省新型儲能產業營業收入達到1萬億元,裝機規模達到400萬千瓦。
今年4月,陜西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印發《陜西省新型儲能發展實施方案(2024-2025年)》的通知。其中表示,到2025年,力爭并網新型儲能總規模達到2GW以上。重點建設容量不低于5萬千瓦、儲能時長2小時以上的獨立儲能電站;推動大容量、中長時間尺度的獨立儲能試點示范。
此外,2023年12月,GB/T36276-2023《電力儲能用鋰離子電池》國標正式發布,對鋰電池儲能的性能及安全等指標要求進一步提升,儲能電站設計勢必要全面升級,儲能作為核心配套,也需要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
企業方面,據報道,2023年,包括寧德時代、比亞迪、億緯鋰能、瑞浦蘭鈞、海辰儲能、蜂巢能源等在內的儲能電池頭部企業,拿下多個10GWh+海內外訂單,規模總計超200GWh。
中國動力電池應用分會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全球儲能電池出貨量為173GWh(以終端口徑統計),同比增長60%,其中中國儲能電池出貨約159GWh,占比92%。
去年6月15日,比亞迪全球研發中心和儲能產業園項目在龍崗區開工建設,該產業園達產后將新增儲能系統產能20GWh,研發人員超1萬人,項目擬投資20億元,預計全面建成投產后年產值約200億元。
儲能市場現狀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次發布會上,寧德時代反復提及了儲能產品的安全性和壽命問題。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首席技術專家惠東表示,目前儲能應用市場面臨實際壽命不達預期、存在在安全風險等問題。在使用壽命上,功率型、能量型儲能產品的實際運行壽命普遍不達預期,新能源場站儲能系統利用小時數普遍不足400小時。在安全問題上,明確報道過的儲能電池火災安全事故超60起。
“高比例新能源電力系統的發展,面臨著平衡、安全、成本等問題,各種復雜矛盾日益凸顯。受新能源大基地建設、分布式光伏發展、局部弱電網運行等影響,系統對儲能的需求將不斷增長,對儲能的支撐、調節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惠東說。
海通證券認為,我國儲能行業市場規模,尤其是新型儲能行業仍具備較大的增長空間。地方層面新能源配儲、電力需求響應政策及用戶側儲能補貼等支持政策的相繼出臺也為行業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隨著儲能行業高速發展,各環節龍頭企業將不斷受益。
(責任編輯: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