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晚,當升科技發布公告稱,分別與華友鈷業、中偉股份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鎖定三元前驅體等
電池原材料。
具體來看,11月30日,當升科技與華友鈷業在北京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協議約定公司與華友鈷業在上游鎳鈷資源開發、前驅體技術開發、前驅體產品供銷等領域建立長期緊密合作,同時在華友鈷業提供有競爭優勢的金屬原料計價方式與前驅體加工費的條件下,2022年至2025年公司計劃向華友鈷業采購三元前驅體30-35萬噸。
據了解,華友鈷業及其子公司是當升科技長期合作伙伴。2018-2020年,當升科技向華友鈷業及其子公司采購產品的金額分別為人民幣80531.16萬元、42693.25萬元、91371.36萬元,分別占公司當年營業收入的比例為32.04%、27.82%、33.15%。
此外,雙方還將在電池材料回收利用領域開展合作,共同打造鋰電材料循環經濟系統,這是當升科技秉持的ESG理念在鋰電上下游產業合作過程中的有效實踐,有助于在新能源汽車產業快速發展過程中,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協同發展。
同一天,當升科技還與中偉股份在北京簽訂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經友好協商,決定在鎳資源開發、磷酸鐵鋰產業投資、境外產能布局合作、產品供銷合作以及產品開發等方面建立全方位、多層次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
其中,鎳資源開發方面,當升科技將參股投資中偉科技在印尼規劃建設的紅土鎳礦開發利用項目,其中首期擬合作建設年產6萬金噸鎳產品產線;
磷酸鐵鋰產業投資方面,雙方將在貴州投資建設磷資源開發、磷化工、磷酸鐵、磷酸鐵鋰、資源循環利用及配套一體化產業項目。該項目總產能規劃建設不低于30萬噸/年磷酸鐵、磷酸鐵鋰及相關磷資源開發、磷化工配套項目。預計政府根據實際生產所需磷礦按照短中長期相結合的原則配套磷礦資源總量不低于2億噸。
境外產能布局合作方面,雙方將共同推進歐洲地區產能建設,并通過相互參股等方式投資建設以當升科技為主的正極材料生產基地、以中偉股份為主的前驅體生產基地及其配套設施建設。
產品供銷合作方面,2022年-2024年期間,雙方預計多元前驅體、四氧化三鈷、富鋰錳基前驅體等產品的供需量達20-30萬噸。當升科技及其子公司應優先從中偉股份及其子公司采購前驅體(包含所有鋰電正極材料所需前驅體)。
產品開發方面,雙方將就動力電池用高鎳NCM前驅體、高鎳NCA前驅體、四氧化三鈷、富鋰錳基前驅體等產品技術開發、認證進行合作。
公告提到,中偉股份及其子公司是當升科技長期合作伙伴。2018-2020年,當升科技向中偉股份及其子公司采購產品的金額分別為人民幣5024.08萬元、8705.32萬元、37023.76萬元,分別占當升科技當年采購總額的比例為2.00%、5.67%、13.43%。
值得注意的是,當晚,當升科技約46.45億元定增結果出爐,此次定增獲配的共有14家,國新投資有限公司獲配金額約為13億元、匯安基金獲配金額約10億元,南方基金、財通基金、諾德基金也有參與;外資里面,J.P.Morgan Securities plc獲配金額約為13.10億元、JPMorgan Chase Bank, National Association獲配金額約為2.03億元、UBS AG獲配1.31億元。
當升科技成立于1998年6月3日,于2010年在創業板上市,目前已發展成為鋰電正極材料及智能裝備領域集自主創新、成果轉化、產業運營于一體的最具影響力的企業之一。今年前三季度,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1.51億元,同比增長155.00%;凈利潤7.27億元,同比增長174.94%。
值得注意的是,11月,當升科技分別與Finnish Minerals Group(芬蘭礦業集團,以下簡稱“FMG”)及其全資子公司 Finnish Battery Chemicals Oy(芬蘭電池化學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FBC”),以及SK簽署了合作協議。
11月8日,當升科技與FMG及其全資子公司FBC分別在北京和赫爾辛基簽訂了投資意向書。三方同意以共同出資的方式在芬蘭設立合資公司,其中,當升科技(通過其關聯實體)擬持有合資公司70%股權,FMG擬通過其全資子公司FBC 持有合資公司30%股權,各方可根據項目進程分期出資。合資公司主要從事正極材料的生產、銷售。
據介紹,該合資公司將負責當升科技歐洲新材料產業基地項目(以下簡稱“歐洲項目”)的建設及運營。公司歐洲項目擬在芬蘭規劃建設首期年產10萬噸高鎳動力鋰電正極材料生產基地。其中,首期第一階段年產5萬噸高鎳正極材料產能預計2024年建成投產。首期第一階段投資總額約5億歐元(折合人民幣約39億元),資金來源為公司自籌資金。
11月15日,當升科技與SK Inc.(以下簡稱“SK”)分別在北京與首爾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同意SK(或其關聯公司、投資主體)以不超過30%的股權比例投資當升科技歐洲新材料產業基地,并在韓國設立合資公司,如有必要另在中國設立合資公司,合作發展正極材料業務。
(責任編輯: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