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奇股份4月18日公告,擬與中國長安、長安汽車共同投資設立合資公司,并以合資公司為主體合作開展
電池回收、梯次利用及再生業務。目標打造成為西南區域領先的
電池回收標桿企業。
合資公司的注冊資本為1.8億元,其中公司擬出資8820萬元,持有合資公司49%的股權;中國長安擬出資5580萬元,持有合資公司31%的股權;長安汽車擬出資3600萬元,持有合資公司20%的股權。
合資公司在設立后,分三期規劃投資建設項目,涵蓋電池破碎打粉、電池梯次利用、三元電池濕法再生及鐵鋰電池濕法再生產能。合資公司成立后啟動一期項目建設,計劃2025年投產;二、三期投資建設計劃由合資公司屆時視經營情況決策啟動。
已形成智能裝備、鋰電池循環產業集群
天奇股份始創于1984年,2004年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圍繞“致力于服務汽車全生命周期”的企業愿景,形成了智能裝備、鋰電池循環兩大產業集群。
天奇股份之前發布的2023年業績預告中提到,預告期內,公司鋰電池循環業務回收各類形態電池廢料合計約14591實物噸,相當于約2.6萬余噸動力電池包。2023年第三季度末,年處理5萬噸磷酸鐵鋰電池處理項目已正式投產,2023年末已啟動二期擴產項目(年處理10萬噸磷酸鐵鋰電池回收項目)的建設。
預告期內,公司持續推進與富奧股份(一汽集團下屬公司)、三井物產、Stellantis集團、湖北生態等多個渠道合作項目,預計2024年將有多家合資工廠進入投建階段。此外,2023年四季度起,公司鋰電池循環板塊開拓海外渠道,能夠一定程度緩解國內市場廢料供應緊張的情況。
公司預計2023年凈利潤虧損3.75億元至3.95億元,同比由盈轉虧;扣非凈利潤虧損4.65億元至4.95億元,同比由盈轉虧。對于業績變動的原因,天奇股份表示,2023年,公司智能裝備業務穩步增長,營業收入同比提升。鋰電池循環業務方面,預告期內,公司鋰電池循環業務主要產品銷售量、銷售價格較上年同期均大幅下降。
共同打造動力電池全生命周期產業鏈閉環
天奇股份表示,本次公司與中國長安、長安汽車設立合資公司,是公司與整車廠共建動力電池循環利用生態圈的重要實踐。各方合資共建電池預處理、梯次利用及再生利用項目,旨在積極把握《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的發展機遇,實現鋰電池全生命周期產業鏈上下游通力合作,共同打造動力電池全生命周期產業鏈閉環。
本次合作也是公司智能裝備業務與鋰電池循環業務兩大主業相互賦能協同發展的充分展現;诠局悄苎b備業務深耕多年積累的汽車行業資源,與整車廠聯動共建鋰電池循環利用項目,建立全方位更緊密的合作關系。
此前天奇股份也在互動平臺表示:公司鋰電池回收業務圍繞六大渠道積極開展國內外鋰電池回收體系建設,聯合整車廠、電池廠共建鋰電池回收循環利用產能,2024年計劃有數家合資工廠進入投建階段。
具體來看,2021年9月,天奇股份公告稱,與一汽資產簽署《合作框架協議》,雙方擬在動力電池回收利用及汽車核心零部件再制造等領域構建合作關系。
2022年10月,天奇股份、萬高汽車與愛馳汽車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愛馳汽車議》,三方將在動力電池回收循環再利用領域開展合作。
2023年4月,天奇股份宣布聯手Stellantis布局廢舊車輛回收及拆解、動力電池再制造及回收等,計劃共同拓展海外市場動力電池回收再利用業務。
2023年9月,天奇股份與瑪莎拉蒂(中國)簽署長期服務協議,雙方擬在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領域內開展合作,建立動力電池全生命周期的管理體系。
車企、電池企業等合作緊密
綠研院注意到,多個相關政策的發布,也推動了車企、電池企業等的更加緊密的聯系:
政策上,去年年底,工信部就《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綜合利用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辦法》明確了原則上汽車生產企業應承擔裝機的動力電池回收主體責任,電池生產企業承擔直接銷售至市場的動力電池回收責任。
今年3月,國務院關于印發《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的通知,其中提到,支持家電等領域耐用消費品以舊換新,支持新能源公交車及電池更新。
企業上,今年1月,東風旗下東風鴻泰公司與湖北襄陽市襄城區政府、廣東金晟公司簽署了合作協議,三方將啟動年產5萬噸正極材料及動力電池回收項目。隨后,浙江英聯鋰能與德國瑞諾司汽車集團鋰電池全產業鏈循環項目簽約,內容包含鋰鹽生產加工、鋰電回收利用等方面。
2月,蜂巢能源旗下常青藤再生資源(上饒)有限公司鋰電池拆解回收項目進行了環評受理公示。項目計劃投資2.5億元,年處理2.4萬噸廢舊鋰電池和極片。
4月,豐田汽車宣布與五礦集團達成戰略合作,并與五礦集團下屬湖南長遠鋰科、湖南云儲循環、長沙礦冶研究院以及明和產業(上海)共同成立合資公司,在華開展電池回收業務。
4月10日,格林美集團控股子公司武漢動力電池再生技術有限公司與廣汽集團全資子公司優湃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攜手打造的廣州優美再生技術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廣州優美一期計劃總投資1.9億元,將整合格林美和廣汽集團雙方優勢資源,建設包括電池破碎分選、極片破碎精選、黑粉濕法再生、固相修復再生等生產線。
可以預見,未來各方在電池回收領域的合作越來越多的同時,產業發展將更加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