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仍在推廣階段,“召回潮”就已經出現。11月30日,兩則
電動車召回信息同時出現。一則為北京汽車部分E、EV、EX、EU、EH、新能源威旺EV系列純電動汽車,另一則為眾泰旗下的江南云100S車型。兩者共計召回8萬輛。巧合的是,兩者的召回都與制動真空泵有關。
北京汽車的召回公告顯示:因制動助力真空泵等原因,導致制動助力真空泵失效,在車輛使用過程中會出現制動助力性能不足,甚至失去制動真空助力功能,存在安全隱患。公司將自2018年12月1日起,召回2012年2月28日至2018年5月8日生產的部分E、EV、EX、EU、EH、新能源威旺EV系列純電動汽車,共計69358輛。
而江南云100S的召回公告顯示:由兩個供應商分別配套提供制動助力真空泵及真空泵控制器,一個供應商的真空泵與另一個供應商的真空泵控制器間不具備匹配性,未匹配安裝可能導致真空泵因受保護而停止工作,造成車輛制動助力不足或無助力,存在安全隱患。公司決定自2018 年12月1日起,召回2016年6月20日至2017年3月31日期間生產的部分云100S汽車,共計13706輛。
“由于沒有發動機提供制動力,純電動車的剎車問題一直是一個技術痛點。”業內多位專家曾對此表示。據了解,由于電動汽車采用電機驅動,取消了傳統的發動機,失去了真空來源,無法為汽車剎車總泵提供真空助力,因此電動汽車搭載真空助力泵便來彌補這一不足而產生。如果電動車的真空制動泵出現問題,獲得真空不足,將導致制動系統助力效果差,威脅行車安全。不過由于目前新能源汽車的總召回數量不多,無法判斷制動真空泵的故障率是否畸高。
“出現同樣的問題也可能是巧合。”清華大學汽車工程開發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汽車安全與節能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宋健對經濟觀察網記者說。
眾泰云100S是眾泰控股集團湖南江南汽車制造有限公司推出的一款A00級純電動車,于2016年1月上市,采用三元鋰
電池,其續航里程為255 km,補貼前價格為16.99萬元,享受國家、地方、企業三方補貼后售價僅為5.99萬元。但由于其續航里程低于300km,在2018年6月11日補貼新政實施后,國家補貼額度有所降低,導致廠家利潤及制造成本承壓。
值得注意的是,云100S是眾泰在云100基礎上推出的一款升級車型,而云100在今年月剛經歷過一次召回。今年8月,由于“人員裝配原因,可能存在半軸未完全裝配到位或半軸卡簧變形情況。造成車輛行駛過程中半軸可能脫出,導致車輛動力中斷,存在安全隱患”,眾泰召回了17632輛云100。
由于補貼后價格較低,眾泰稱云100、100S為“當今世界上最有性價比的電動汽車之一”及“新能源尖兵”。然而短短四個月內兩次召回,且是人員裝配這樣的非技術層面原因,這讓業界不可避免地對云100以及云100S的品控產生質疑。
電動汽車的召回不止以上兩起。隨著新能源汽車的銷量攀升,因質量投訴而被召回時有發生。
今年7月,力帆汽車因部分新能源汽車產品變速器存在安全隱患,召回部分力帆330EV1、330EV2、650EV1純電動汽車,共計6431輛。
2017年4月,奇瑞汽車因塑料真空儲氣罐供應商制造工藝問題,導致車輛制動助力不足,召回部分奇瑞新能源eQ車型汽車,共計4896輛。
2017年2月,一汽紅旗因供應商制造原因,燃油噴射泵定位夾具調整出現偏差,使得車輛燃油噴射泵有可能出現滲油風險,極端情況下可能發生自燃,召回H7 PHEV 154輛。
據國家市場監督總局質量發展局統計,截至今年10月底,國內新能源汽車召回涉及5個企業、24個車型,共3.56萬輛缺陷車輛,缺陷原因多為電控和機械故障。
而截至今年10月,國內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已約為234萬輛,以此計算,國內新能源汽車召回率達到1.5%,也就是說每賣出100輛,就有1.5輛被召回。
新能源汽車在全球范圍內進入快速發展期,而中國是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最高的單一市場,占全球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的50%。
根據規劃,到2020年國內新能源汽車累計產銷量需達500萬輛。隨著保有量的增加,加上一些新能源汽車制造企業,為了搶占風口、節省成本,粗制濫造的情況時有發生,導致新能源汽車安全問題日益突出。
事實上,召回事件不止發生在上述自主車企中,跨國車企的新能源汽車召回事件也不在少數,如特斯拉今年6月在中國召回因轉向助力隱患近9000輛Model S系列汽車,豐田10月因混動系統內存在缺陷,召回240萬輛混合動力汽車;捷豹路虎10月因蓄電池安全隱患召回1772輛新款攬勝運動版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等。
(責任編輯: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