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國汽車市場完全進入到了一個全新的階段。這個階段最大的特點就是中國自主品牌向上的集體突破出現了明顯的勢頭,與主流合資品牌短兵相接。從2015年的市場份額來說,中國自主品牌也扭轉了過去一直下滑的局面。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自主品牌乘用車共銷售873.76萬輛,同比增長15.27%,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41.32%,占有率比上年同期提升2.86個百分點。
自主品牌此次的市場份額的上升與之前自主品牌的上升有著本質的區別。此前中國自主品牌曾經有過輝煌的歷史,一些自主品牌甚至能夠列入品牌銷量排行榜中的前五,甚至是前四名。但是,這個時期的自主品牌的表現特點是,突出的自主品牌鳳毛麟角,即使這些表現不錯的自主品牌在市場中也呈現不穩定狀態,在遭遇市場風吹草動以后,馬上回落。
目前的自主品牌的市場份額上升,卻是在更多自主品牌帶動下的集體上升,而且,這些自主品牌的市場份額的提升是在品質、技術帶動下的提升,表現比較穩定。
但是,這種集體提升也帶來了更多的問題,由于未來中國汽車市場不可能容納這么多品牌的同時存在,在未來市場發展過程中,目前汽車品牌競爭膠著的局面必然會伴隨著大量的自主品牌倒掉而被打破,其中少數的品牌脫穎而出,部分自主品牌也將最終成為世界級汽車品牌。
那么,會是哪些因素將決定品牌的命運呢?汽車品牌未來的命運前途,不僅僅決定于目前各個品牌的現狀,而且更取決于未來數年各個品牌的戰略規劃。
壹/各個汽車企業在車聯網方面的融合程度將是第一要素
當前,車聯網與汽車產品的結合程度正在日益升高,而且已經成為越來越多現實量產車型的功能配置。
最重要的是,由于年輕一代消費者的興起,車聯網功能已經成為消費者越來越看重的部分。沒有車聯網的汽車產品,將在未來成為邊緣化的汽車。
因此,只有那些能夠積極布局車聯網的汽車企業,只有那些選擇與強勢互聯網品牌相結合的汽車企業,才能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獲得先機。
貳/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戰略規劃與布局
盡管當前新能源汽車市場仍然有許多的障礙,但是技術的突破往往會存在突然性與必然性。充電時間過長、續航里程過短這些主要問題必然會在未來幾年有大幅度的改變。而在中國政府強力的支持下,充電設施的完善一定不成問題。
因此,未來電動車的消費將在5到10年之內成為主流。這將給那些在新能源汽車方面準備不足,或者新能源汽車基礎薄弱的企業品牌帶來很大的影響。
叁/產品品質的穩定性
中國汽車品牌的最大一個問題就是汽車產品的品質不穩定,小毛病過多成為許多人描述中國自主品牌的口頭禪。
不可否認的是,一些自主品牌通過構建跨國配套體系、實施跨國公司成熟的管理方式、聘用世界研發、管理、設計人才等等,促進了汽車產品品質的大幅提升。然而,也確實有不少汽車品牌只是搭上了市場瘋狂發展的快車。比如一些自主品牌的快速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依托了SUV市場的快速增長。但是,過快的市場增長,掩蓋了技術、管理等基礎性工作的缺失。在這樣的情況下,一旦遭遇市場增長滑坡,這些汽車品牌必然會出現市場倒退,甚至倒閉。
肆/管理團隊的穩定性
管理團隊是企業戰略的制定者、執行者,管理團隊的穩定性則是保證汽車企業戰略可持續的關鍵因素。如果一個汽車企業的戰略總是因為管理團隊的不穩定而招致調整,那么這個汽車企業的前途注定黯淡。
當市場遭遇不利的發展環境的時候,許多汽車企業的高層被迫離職。這種離職其實不利于公司的長期目標的實現。這也是一些汽車品牌為什么沒有能夠取得市場突破的重要原因之一。
伍/新形勢下的渠道戰略
當汽車市場遭遇增長滑坡的時候,經銷商是最主要的受害者,因為生產企業往往會將市場上的損失更多轉嫁到經銷商身上。
同時,當前的渠道也面臨著兩大挑戰:一是中國政府更加嚴格的反壟斷政策帶來對汽車企業的壓力,一個是汽車電商給經銷商渠道變革帶來的影響。
這三個因素就像三座大山壓到經銷商以及汽車生產企業身上,面對這些因素,汽車生產企業的渠道策略必然要發生巨大變化。一個好的渠道策略將有助于汽車生產企業破解市場危機的壓力,一個壞的渠道策略將讓汽車生產企業遭遇到更大的打擊。
陸/價格策略
價格策略是企業營銷策略4P中的重要一環,但是,價格策略的制定在許多汽車企業看來并不是那么重要。而且,對于相對弱勢的汽車企業來說,價格與品質有時候是一對悖論。如果品質的提升不能帶來更大銷量的增加,那么汽車企業寧可希望讓品質停留在一個比較低的水平。
而有些汽車企業則是在品質提升的同時,希望以更高的價格來收回成本。但是由于品牌形象的提升具有滯后性,所以更高的價格策略,反而讓品質高的汽車品牌有價無市。
因此,如何在品牌相對弱勢的情況下,通過適當的價格策略,推動銷量的提升的同時,也逐漸提高產品品質,是一個非常具有難度的課題。
柒/企業文化與制度是保證汽車企業長期發展的核心
要想讓一個汽車企業獲得長期發展的優勢,一套適應自己企業的文化的制度是必不可少的。這種機制是企業長期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也是企業各種營銷策略、戰略目標、企業管理等諸多方面的基礎與沉淀。
只有最快形成自己企業文化與制度的汽車品牌,才能獲得長期競爭優勢。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