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科翔股份發布公告稱,公司擬與惠州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營商環境和投資促進局簽訂項目投資協議,在惠州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內投資建設“科翔8GWh鈉離子儲能
電池及相關產品項目”。
根據公告,該項目總投資(含土地出讓金)20億元,其中固定資產投資(廠房、基礎建設及設備等)17億元,生產鈉離子儲能電池及集團相關業務產品,建成達產后年產值/營收40億元。
項目將在簽訂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合同后3個月內動工,在動工后18個月內竣工、24個月內投產。
科翔股份表示,此次投資有利于進一步推動公司產品向新能源領域拓展及產業規模的提升,能進一 步增強公司盈利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及綜合競爭力。
科翔股份“跨界”鈉離子電池
資料顯示,科翔股份創立于2001年,于2020年11月在深交所創業板成功上市,是專業研發、生產和銷售電子電路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目前在國內擁有廣東惠州、廣東深圳、江西九江五大PCB生產基地。
電池聯盟注意到,早在今年初,科翔股份就有了“跨界”打算。1月11日,公司與青島正鈉芯企業管理合伙企業簽訂了投資合作協議,雙方共同在江西贛州投資設立科翔鈉能。新公司經營范圍主要包括電池制造;鈉離子及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電解液等原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鈉離子、鋰離子電芯、電池組、電池管理系統及零部件、儲能系統的研發、 生產和銷售。注冊資金人民幣1500萬元,其中科翔股份持股比例為70%、青島正鈉持股比例30%。
科翔股份認為,本次對外投資的目的旨在推進公司向新能源領域的布局、延伸,有利于進一步提升公司綜合競爭力和整體價值,實現公司長期戰略發展目標。
今年1月30日,科翔股份與朱永福先生、劉興泉先生、何振華先生、張雪林女士簽訂了股權轉讓協議,公司以自有資金5355萬元購買上述四人共同持有的富驊新能源51%的股權(對應注冊資本3060萬元)。
據公告信息,2023年富驊新能源擬規劃建設5條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生產線,其中2條生產線由原鋰離子正極材料生產線改造完成,3條生產線為新建投入,規劃產能年生產6000噸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根據市場需求情況,2024年富驊新能源計劃進一步增加5條生產線,達到10條生產線,規劃產能年產15000噸左右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
在這之后的不到2個月,以科翔鈉能為實施主體的鈉離子電池項目就簽約落地贛州。
3月3日,科翔股份公告,公司與贛州市信豐縣人民政府簽訂《新建 6GWh鈉離子新能源電池項目投資意向合同書》,項目總投資20億元,用地面積約200畝,在高新區東區南京大道北側投資建設6GWh鈉電池及材料新能源工業園。
有報告指出,公司科翔鈉能和富驊新能源均基于核心專家深厚的技術積累和豐富的鋰電產線運營管理經驗。科翔鈉能鈉電池產品循環性能目標是在5000次以上,市場定位是儲能。預計2023-2025年科翔鈉能鈉離子電池出貨量分別為0.1GWh,1GWh和2GWh;富驊新能源的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采用的是鎳鐵錳系材料,工藝路線同時包括固相法和共沉淀法。公司鈉電正極一方面提供給科翔鈉能,另一方面也會對外銷售。
多家企業加碼鈉離子電池
電池聯盟注意到,除了科翔股份,僅今年9月,就有遼寧美彩、零壹肆、普路通、鈉創新能源等企業對鈉離子電池進行大手筆投資。
9月12日,美聯新材控股子公司遼寧美彩與立方新能源、星空鈉電在鞍山市簽訂項目合作框架協議。據悉,三方將在鈉離子電池材料和電芯層面展開深度合作,共同致力于推出具有競爭力的鈉離子電池產品,實現戰略協同及打造鈉離子電池產業鏈生態閉環。
天眼查App顯示,近日,零壹肆發生工商變更,新增國家電投旗下上海中電投融和新能源投資管理中心(有限合伙)、小米旗下北京小米智造股權投資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等為股東,注冊資本由約789.3萬人民幣增至約857.9萬人民幣,同時多名主要人員發生變更。官網顯示,壹零肆是一家專注于鈉離子電池及應用的高科技創新企業。
普路通日前公告稱,公司與廣州花都區國資委控股的“智都投控”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據了解,國資將支持普路通在區內開展鈉離子電池為基礎的儲能示范項目和應用推廣,支持鈉離子電池在儲能場景作為更安全、更低成本的選擇,推動下一代更安全的儲能電站建設。
9月14日,三友集團與鈉創新能源舉行戰略合作簽約儀式。這是三友集團繼與中科海鈉開展戰略合作之后,與鈉離子電池領域又一頭部企業的再次合作之舉。此次合作對集團加快布局新賽道、打造鈉離子電池產業鏈基地具有重要意義。
2025年鈉離子電池市場空間或達91GWh
據了解,鈉離子電池是一種二次電池(充電電池),主要依靠鈉離子在正極和負極之間移動來工作,與鋰離子電池工作原理相似。其優勢主要體現在鈉資源豐富、成本較低、充放電倍率性能好等方面。
鈉離子電池被廣泛認為是未來新能源電池的重要產品,市場空間巨大。有機構預測,2025年/2030年鈉電池市場規模分別達到91GWh和1132GWh,未來8年鈉電池市場規模將保持高速增長。
《中國鈉離子電池行業發展白皮書(2023年)》顯示,截止到2023年6月底,全國已經投產的鈉離子電池專用產能達到10GWh,相比2022年年底增長了8GWh,主要增量產能來自于傳藝科技、多氟多、維科技術等。
白皮書中預計,到2023年年底全國或將形成39.7GWh的鈉離子電池專用量產線,主要增加產能來自于寧德時代、湖南立方、海四達、興儲世紀等已經進入實質性建設并進行設備招標的企業。
9月18日,有投資者向寧德時代提問“ 鈉電池未來還有優勢嗎”,該公司回答,公司已發布的第一代鈉離子電池既可應用于各種交通電動化場景,尤其在高寒地區具有突出優勢,又可靈活適配儲能領域全場景的應用需求。同時,公司開發的AB電池系統解決方案,將鈉離子與鋰離子混搭,既彌補了鈉離子電池現階段能量密度短板,也發揮出它高功率、低溫性能好的優勢。
雖然東吳證券預計,2023年為鈉電產業化元年,有望實現小批量出貨,2024年實現大批量量產,規模有望達到30GWh,但有業內人士認為,目前鈉電池行業正處于小規模的產業化前期,市場成熟還需要一定時間。相信隨著應用場景的擴大,鈉離子電池未來將在電池市場占有一席之地!
(責任編輯: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