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晚,廣汽埃安舉行彈匣電池2.0發布會,全球首次實現電池槍擊測試,并首次解決了多電芯瞬時短路、爆裂性破壞等極端環境下的電池安全難題。
從針刺到槍擊
據了解,當前國標動力電池安全試驗的標準包含針刺、跌落、燃燒、沖擊等,2020年,比亞迪曬出了刀片電池通過針刺試驗的視頻,曾引發行業關注。而埃安此次的槍擊試驗比針刺實驗難度更大。
2021年3月,廣汽埃安發布的新一代動力電池安全技術——彈匣電池,在行業首次實現了三元鋰電池整包針刺不起火,重新定義了電池安全標準。廣汽埃安方面當時表示,搭載彈匣電池系統安全技術的電池包,相對于同類普通電池包,體積能量密度提升9.4%,重量能量密度提升5.7%,成本下降10%。
如今,彈匣電池2.0電池通過槍擊試驗,充分說明其在安全技術上的實力。發布會視頻顯示,在15米處對預留射擊開口的滿電電池整包進行射擊,子彈穿透電芯的速度可達975000mm/s,是針刺的97.5萬倍。創口直徑為8mm,是針刺的7-8倍。
但射擊后電池未發生起火和爆炸,且拆開電池系統外殼后、電池整體結構完整,僅有三個電芯爆裂性損壞,靜置24小時后溫度恢復至常溫,順利通過了槍擊試驗。據埃安表示,這也是全球范圍內,動力電池首次在槍擊試驗中實現不起火、無爆炸。
三大原創技術
廣汽埃安彈匣電池2.0之所以能夠達到如此高的性能,得益于廣汽埃安在彈匣電池1.0的基礎上,突破性研發了超穩電極界面、阻熱相變材料、電芯滅火系統等一系列原創安全技術。
具體來看,超穩電極界面技術通過引入具有超高穩定性、超高耐熱性的納米陶瓷材料,大幅增加了電極界面韌性;復合集流體材料的應用自帶”保險絲“,避免持續短路;電解液中加入的耐氧化阻燃劑在高溫激活后,可斷絕持續燃燒的條件。三重技術的防護,實現電芯熱失控狀態下溫升速率大幅下降20%;
阻熱相變材料實現隔絕大部分熱量的同時,還可以氣化吸熱,整體隔熱性能大幅提升40%;
電芯滅火系統利用低熔點合金構成了滅火腔,在非常小的高度空間上實現了滅火劑的儲存、熱失控電芯的自定位和定點噴淋。當電芯發生熱失控,大量的滅火劑瞬間精準噴淋到該電芯上。同時,滅火劑可以在吸熱氣化的同時,捕捉燃燒鏈式反應的自由基,形成惰性氣體氛圍,結合廣汽埃安的熱失控氣體排放處理技術,可以消除排氣中的火星和99.5%的PM10。
此外,廣汽埃安還基于大數據和AI技術開發第六代云端BMS系統,大幅提升自放電異常、冷卻異常、電連接異常、隱性絕緣故障等故障的識別能力,內短路AI識別能力(200Ω)遠高于10Ω風險線,提前診斷防患未“燃”。
以上技術讓彈匣電池2.0的綜合熱失控管理能力提升5倍,可抵抗多個電芯同時熱失控帶來的沖擊力。
廣汽埃安副總經理張雄在發布會上透露,彈匣電池2.0作為電池整包技術,可以匹配長續航、超快充等電池技術,不僅將逐步搭載昊鉑實現量產應用,也將以極致的電池安全表現,賦能深潛、航空、航天等領域持續進化,加速實現能源變革。
持續加大動力電池產業布局
公開資料顯示,廣汽埃安(原名廣汽新能源)是廣州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汽車品牌,2020年廣汽埃安正式獨立。統計信息顯示,自品牌成立以后,埃安年均復合增長率高達122%,2022年銷量突破27.1萬輛。
作為一家EV+ICV全棧自研的車企,埃安已實現多項技術的超越。不僅自主研發了彈匣電池、超倍速電池、海綿硅電池三大原創電池技術,還推出了“AEP3.0平臺”以及“星靈架構”等Hyper Tec全新一代技術。3月3日,埃安發布了全新一代高性能集成電驅技術群——夸克電驅,能以極小的體積迸發出強勁的功率,電機功率密度高達12kw/kg。如手掌般大小的電機,就能帶來超越V8發動機的超大馬力。
與此同時,埃安也在持續加大對動力電池及上游產業鏈的布局。
去年8月18日晚,贛鋒鋰業發布公告稱,公司與廣汽埃安于近日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同意從新能源動力電池最上游材料端展開合作,持續探討在鋰資源開發、中游鋰鹽深加工及廢舊電池綜合回收利用各層面的深入合作。
去年10月27日,廣汽埃安宣布,由廣汽埃安、廣汽乘用車、廣汽商貿聯合投資,并由廣汽埃安控股的因湃電池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注冊成立,注冊資本10億人民幣。據了解,因湃電池科技有限公司業務范圍涵蓋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生產制造、電池材料研發及相關產品的技術服務等,將開展電池自研自產產業化建設以及自主電池的生產制造和銷售。
去年12月11日,位于廣汽智聯新能源汽車產業園內的因湃電池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動工。因湃電池科技有限公司總投資109億人民幣,是廣州市最大的動力電池+儲能電池項目。工廠預計在2023年10月實現廠房交付,2024年3月前完成首期6GWh量產線導入,2025年底完成所有36GWh產線導入,屆時可滿足60萬輛車的裝機需求,年產值將超過210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埃安正在沖刺科創板。去年12月30日,廣汽埃安總經理古惠南在廣州車展上透露,IPO之前公司不再有融資計劃,目前正在向證券監管機構上報首次公開募股申請的相關材料,擬沖刺新能源汽車科創板第一股,預計在2023年年底或2024年初IPO上市。(圖片來源:埃安)
(責任編輯: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