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數據顯示,今年8月,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首次超過30萬輛,同比增長1.8倍。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火爆,帶動了動力
電池及
電池材料需求的大增。川恒股份、云圖控股、新洋豐、川金諾等多家磷化工企業都已布局新能源材料磷酸鐵。
01
磷化工企業爭相布局磷酸鐵
9月15日,川恒股份發布公告稱,公司擬在福泉市投資建設“礦化一體”新能源材料循環產業項目,總投資預計100億元。本次產業項目分為兩期,兩期工程計劃建成100萬噸/年電池用磷酸鐵生產線、20萬噸/年食品級凈化磷酸生產線、4萬噸/年電池用六氟磷酸鋰生產線。
值得注意的是,9月7日,川恒股份與國軒集團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擬共同投資、組建合資公司,共同規劃建設不低于50萬噸/年產能的電池用酸鐵生產線。
9月3日,云圖控股在公告中透露,公司擬斥資5億元在湖北松滋投資設立云圖新能源,并由其投資建設年產35萬噸電池級磷酸鐵以及配套的30萬噸濕法磷酸(折純)等項目。
8月17日,新洋豐發布公告,擬投資建設年產20萬噸磷酸鐵及上游配套項目,項目計劃投資總額為人民幣25-30億元。
此外,川金諾在與投資者交流時表示,公司的5000噸磷酸鐵項目正常推進。該公司的磷酸鐵的工藝路徑有三種規劃,分別是以硫酸亞鐵與磷酸生產磷酸鐵、以硫酸亞鐵與磷酸二氫鈣生產磷酸鐵和以鐵紅與磷酸生產磷酸鐵。公司目前規劃生產5000噸磷酸鐵裝置,主要目的是定型未來公司的工藝路徑。
海通證券認為,磷化工企業進軍磷酸鐵優勢顯著,具有工業級磷酸一銨和凈化磷酸產能的磷化工企業,一方面具備原料成本優勢,另一方面可以對磷酸鐵的大規模發展提供原料保障,因此積極進軍磷酸鐵領域,未來有望在磷酸鐵市場占據較大份額。
02
磷酸鐵鋰的關鍵前驅體材料
磷酸鐵之所以受到關注,和磷酸鐵鋰電池的“崛起”分不開。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的數據顯示,今年8月,我國動力電池產量共計19.5GWh,其中磷酸鐵鋰電池產量11.1GWh,占總產量56.9%,同比增長268.2%。
有機構預計,到2025年我國磷酸鐵鋰對磷礦的需求將增長至370萬噸,2021年-2025年復合增速高達60%以上。業內人士指出,這將引發磷礦供需結構逐步由緊平衡轉變為供不應求,磷酸鐵鋰的生產成本壓力將進一步加大,擁有上游原材料的磷酸鐵鋰企業將獲取更大利潤空間。
資料顯示,磷酸鐵,又名磷酸高鐵、正磷酸鐵,是鐵鹽溶液和磷酸鈉作用的鹽,主要用途在于制造磷酸鐵鋰電池材料、催化劑及陶瓷等。
據了解,磷酸鐵鋰電池的核心在于磷酸鐵鋰正極材料,目前主流的制備磷酸鐵鋰正極材料的方法有以下三種:固相法鈉法、固相法銨法和液相法。在這三類方法中,以磷酸鐵為前驅體的固相法工藝成熟可控,且產品具有較高的實密度,是目前使用最廣泛的磷酸鐵鋰生產方法之一,在現有產能和規劃產能中占比最大。該方法克容量高,但需要磷酸鐵前驅體。
生產1GWh磷酸鐵鋰電池需求2300噸磷酸鐵鋰正極,而1噸磷酸鐵鋰正極需要0.95噸磷酸鐵前驅體。磷酸鐵則需要使用工銨或者高濃度的磷酸,沿著產業鏈分析,價值量各有不同。熱法磷酸每生產1噸磷酸需要約0.37噸黃磷,黃磷產能受到限電和環保政策影響,并且未來環保政策日趨嚴格,價格也水漲船高。
03
磷酸鐵價格持續走高
隨著磷化工企業入局,磷酸鐵行業的競爭勢必加劇。百川數據顯示,截至今年7月,國內磷酸鐵總產能達35.1萬噸。根據對公開披露信息的不完全統計,預計到2022年年底,有明確時間表的磷酸鐵擴產產能將達58.5萬噸,而規劃產能高達300萬噸以上。其中,磷化工上市企業規劃產能超100萬噸。
產能的大缺口,讓磷酸鐵的價格持續走高,目前磷酸鐵主流廠家的最新產品價格已達17500元/噸,相較于8月份,增長了10%以上。
專家分析認為,磷化工企業入局磷酸鐵項目具有技術和磷源成本等方面優勢,并有望再次實現資本大幅擴張。目前磷酸鐵和磷酸鐵鋰的市場集中度仍較為分散,但隨著磷化工上市公司的規劃產能陸續投產后,現有磷酸鐵市場格局有望發生明顯扭轉,磷酸鐵行業集中度有望大幅提升。
需要注意的是,過度熱捧容易讓上市公司過度資本化,若發展步伐邁得過快也容易導致根基不穩,需要保持清醒頭腦、審慎決策。且隨著新的企業不斷加入和產能的逐步釋放,磷酸鐵行業競爭加劇,成本控制和產品迭代能力可能會成為決定勝負的關鍵。
(責任編輯: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