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動力
電池行業,競爭態勢儼然趨于白熱化,但俗話說,“是金子總會發光”,所以依舊阻擋不了那些擁有真技術、高市場份額的寡頭企業盈利。而作為
電池板塊優質標的中的“海洋之心”——天能動力(00819)的“變現”能力絕對首屈一指。
最新公布的《2016年度中國電池行業百強企業名單》中,天能動力憑借2016財年(銷售收入215億元人民幣(單位下同),同比增長21%,凈利潤為9.06億元,同比大幅增長44%)的靚麗業績,成功登頂,完美詮釋了“電池龍頭”的魅力。
帶著絕對的優勢,天能動力并未癡迷自己的成績。相反,繼續潛心經營,擴大市場占有率。努力終究會得到回報,2017年8月29日,天能動力提交了中期成績單:2017年上半年實現銷售收入共計113.62億元,同比增加24.8%;獲得凈利潤近4.6億元,同比提升13.5%,成功刷新營收、凈利歷史峰值。
市場趨于集中
“大而不強”的定論充溢著中國電池行業,但從規劃數據來看,這一理論或正在被推翻。
按《中國制造2025》規劃,中國在2020年電池達到350瓦時每公斤,2025年到400瓦時每公斤,2030年達到500瓦時每公斤。在動力電池研發規劃方面,到2020年達到300瓦時每公斤,成本降到0.8元每瓦時以下。最新的規劃中要求能量密度要達到500瓦時/公斤以上。從發展目標上看,可以說是中國趕超國外電池行業,預計2020年,中國電池行業的“大而不強”也就成為過去時了。
國內電池企業發展規模也不斷印證著以上的觀點。以比亞迪為例,在2016年全球動力電池企業銷量排名中位居第二,僅次于日本松下。而且在2016年比亞迪以全年10.02萬輛的銷量,同比增幅70%位居全球銷冠。根據比亞迪2017年產能規劃要求,2017年產能將達20GWh,是2016年的2.7倍。
作為汽車企業的電池生產尚且如此,純電池生產商——天能動力的集約發展規模更不在話下。目前,公司已具備鋰電池材料、磷酸鐵鋰電池、三元鋰電池、石墨烯錳基鋰電池、智能云電池和電池管理系統的批量生產能力。
為增強集約化,2016年底,天能動力還投資了三大綠色動力能源項目開工,其“年產5GWh的新能源汽車動力(儲能)鋰電池項目”順利投產。項目全部采用進口設備,引進多條高度自動化產線,鋰電池生產全程實現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達到行業最先進水平。三期擴產項目完成后,光鋰電池總產能這塊就將提升至5.5GWH。其中新建產能可根據客戶訂單情況進行磷酸鐵鋰、三元產品之間的切換,利于企業應對市場情況作出最快反應。
鑒于靈活的需求性價比,奇瑞、康迪、眾泰、華晨、華立、通家、南京金龍等知名新能源汽車企業紛紛與天能動力達成了穩定且長期的戰略合作。如此一來,天能動力不僅實現寡頭,完成了集約化,還將倒逼那些“散、小”的生產企業退出電池行業。
變現能力居第一
得益較高的集約化與強大的競爭優勢,天能動力的盈利能力表現驚人。2016財年,公司收益同比增長20.65%至214.81億元;毛利率上升0.21個百分點至13.85%;凈利潤同比增長44%至9.06億元。
憑借這一數據,在最新的《2016年度中國電池行業百強企業名單》中,天能動力一舉擊敗所有對手,成為名副其實的第一,進一步鞏固了龍頭地位。
數據顯示,2016年度中國電池行業百強企業共實現銷售收入超過2892.48億元,同比2015年的2170.9億元增長33.2%。新一屆百強中,共有鉛酸蓄電池企業30家,銷售收入975.77億元,占比33.7%;鋰離子電池企業38家,銷售收入1035.15億元,占比35.7%;鋰離子電池模組企業6家,銷售收入261.55億元,占比9%;鋅錳/堿錳電池企業8家,銷售收入138.11億元,占比4.7%;鎳氫/鎳鎘電池企業9家,銷售收入26.9億元,占比0.9%;鋰一次電池企業3家,銷售收入13.28億元,占比0.46%;材料企業18家,銷售收入270.12億元,占比9.3%;設備企業2家,銷售收入19.29億元,占比0.6%。本屆百強企業中銷售收入超過100億元的有5家,超過50億元的有17家;超過20億元的有37家。
從各項電池生產企業排名中不難發現,天能動力的業務范圍明顯更廣泛,業務增長點更多。另外,就營收、凈利潤而言,天能動力也處于同業中最強位置,無疑證明了自己是“中國最賺錢的電池企業”。
盈利風頭持續強勁
帶著絕對的優勢,天能動力在2017年中期表現出更強的盈利能力,成為港股電池板塊中的“績優股”。
財報顯示,2017年上半年,天能動力實現銷售收入113.62億元,凈利潤4.61億元,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24.8%、13.5%,雙雙再創新高峰。
具體而言,新能源鋰電池銷售收入4.55億元,同比增長57.5%;資源再生對外銷售收入5.48億元,同比增長34.0%;微型電動汽車電池銷售收入8.60億元,同比增長39.3%;電動自行車及三輪車電池銷售收入71.39億元及20.99億元,同比增長24.6%及28.3%。
細究收入貢獻結構比,鋰電池之所以成為天能動力增速最快的業務,主要與同期純電動乘用車市場增長26%有關。
因為市場擴大,必定會促使鋰電池的需求量。而期內,天能動力在鋰電池方面擁有了磷酸鐵鋰、鎳鈷錳三元兩種自主專利技術,研發生產磷酸鐵鋰方型、三元18650型電芯、電池管理系統及PACK電池包。報告期內發布三元軟包型電芯產品,支持大電流充放電,功率更大,比能量達到200Wh/kg以上。在自主研發的同時,公司在全球范圍內招攬頂尖技術專家,形成包括3位院士專家、4位國家千人計劃專才、10位外國籍專家、33位教授博士組成的超過1000人研發團隊。并與近10所國內外高校建立產學研平臺,為天能動力鋰電池科研提供源源不斷的后續支持。
源于如此強大研發團隊與技術,純電動乘用車生產商(包括奇瑞汽車公司、康迪電動汽車、力帆汽車、眾泰汽車制造公司、華晨汽車、華立、通家、南京金龍客車制造有限公司等),100家微型電動汽車廠、高端電動自行車廠、共享電單車企業等均選擇與天能動力合作,帶動了該業務的爆發。
而結合天能動力良好的業績與業務增長點,預計公司將繼續保持“中國最賺錢的電池企業”的地位。依據天能動力當前6.1港元的股價以及目前約7.2的市盈率,該公司明顯被低估。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