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6日,2018(第九屆)全球汽車論壇在重慶悅來國際會議中心隆重召開。本屆論壇以“在變革的時代塑造行業的未來”為主題,旨在展現數年間以及未來汽車產業的新變化、新趨勢。全球行業精英匯聚一堂,再次共同商討應對當下的熱點問題。
以下是青島特來電技術有限公司副院長周強演講實錄:
大家下午好,非常感謝會務組邀請我從充電設施的角度來談一下基于汽車充電方面的一些想法。
首先我們來回顧一下數據,從數據來看,2016年開始,中國已經成為了全球電動市場最大的一個市場,2016首次產銷量達到50萬輛,到2017年達到了77萬輛。總的產量,按照我們國內來講實際上達到180萬輛車。
充電設施的部署,中國也是處在一個領先的局面。對比全球其他的地區,我們看到除了中國之外,現在法國是充電設施部署最多的,達到了33300個站點。另外還有像其他的歐洲國家,因為發展得比較早,有一些布局,但是從總體來說中國的發展速度還是非常快。
從充電設施和相關政策來說,離不開政府的大力推動,主要還是源于現在對于能源和環保方面的一些需求。不同的國家公布了燃油車停售的時間,中國政府雖然沒有公布這個時間,但是從去年9月提出來提出了“雙積分戰略”,對
電動車整個發展也有很大的推動。
充電設施是作為一個服務于電動汽車的主要基礎設施,把它定義為基礎設施,意味著它類似于我們公路、橋梁這樣的基礎環節,將來是作為一個電動汽車行業的一個重要產業支撐。實際上這個基礎設施涉及到將來運營服務的問題,不同的國家和地區在運營服務上有不同的策略。像日本就是以四大車企和國家投資銀行成立了一個充電服務公司,中國和美國包括歐洲,實際上更多是通過這種市場化的手段,在國內鼓勵社會資本進入充電設施行業去創新商業模式以及技術上的一些創新等等。雖然說這幾年有一個長足的發展,但是在商業模式的探索方面還是需要有不斷的積蓄。
從充電設施的標準體系方面來說,我國也制訂了比較完善的標準體系,專家可以看到,充電設施的標準體系,有三個層次的結構。第一層是基本的一些充電相關的標準,包括術語、信息安全,第二層包括應用環節和服務環節的分類,第三層包括建設運營等等。在具體標準分項上,包括傳導充電、無限充電、
電池更換,從服務運行網絡游充電站和基于服務網絡等等一些相關的標準和要求,從運行和建設也有關于計量、電能質量等方面標準的相關性。中國的標準組織也在不斷加強和國際上的合作,中國在充電漫游方面,現在加入了IEC的標準工作組,成為了工作組的成員。
以上就是說,我們回顧一下充電設施這幾年從幾個方面的情況。從產品的形態上來說,充電設施也在不斷的發生變化。從本身產品形態上,首先從原來一個單接口的充電樁逐漸發展到接口、分體式、覆蓋氛圍更大的群充電的形態。充電設施功能演變來講,現在基本上越來越多具有網絡化、信息化、平臺化的趨勢,未來充電設施跟平臺一樣,將來做一個聯網化的基礎設施。從充電服務方面來說,以前從最普通的刷卡收費轉向移動支付、APP使用,包括現在有可能是即插即充、充電設施對車輛的識別等等。所有的變化,從消費的角度來講傾向于更安全、更便捷、跟高效、更智能的方向。
作為充電設施的研究和部署建設等等,實際上它真正面臨是哪些問題呢?從我們感受來講,這幾個方面是他將來真正要面臨的一些挑戰。首先從車輛在行業應用角度來說,可能分的是基于公交、物流車輛、網約車、運營車輛,包括個人乘用車等等,在不同的應用場景里面,需要提供充電服務的需求還是不一樣的,包括對充電需求的要求,包括功率要求,充電的速度等等,可能都是在不同的應用場景里面,要有不同的處理方法。另外一個,從設備本身,還有一些新的技術發展來說,面臨新的新的技術挑戰。比如說充電設施最重要的一個要素:一是充電車位,二是電力容量,三是充電設備。充電車位在城市里面現在面臨車位比較緊張的情況。像大功率,剛才劉博士講到快充方面的要求,將來無人駕駛、無限充電等等。充電,關于自身第三代半導體技術的發展,對充電設施的影響和變化,都有一些新的課題要求。另外一個就是充電設施本身,我們說電動汽車智能網聯化,電動汽車的電動化最終表現是能源上的變革。中國的車輛從能源消費角度來說,中國的電能消費占到了終端能源消費22%,石油的比例還是比較大,車輛對于石油的消耗又占到整個石油消耗的60%。實際上新能源汽車這種發展,從能源的角度來說,也是從化石能源像新的清潔能源轉換的一個重要方向。其實這方面,對充電設施方面的應用和要求,還有很多的技術要去克服。
最后總結一句話,電動汽車的發展,實際上將來是除了從它傳統的交通工具,將來會轉向新能源利用交互的一個終端,也會成為人們第二個信息移動的交互終端。由于時間限制,今天報告到此結束,向給大家作這樣的一個介紹,謝謝大家!
(責任編輯: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