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鈷為稀缺資源,在2017年經歷了價格急速上漲,隨著電動汽車普及,鈷資源將會愈加緊缺,開發無鈷正極將愈發重要。”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博士馬忠龍透露,“蜂巢能源通過初步電性能評估,認為無鈷方向可行。”
11月21—23日,一年一度的全球
電池行業盛會——第6屆中國(青島)鋰電新能源產業國際高峰論壇(ABEC 2018,鋰電“達沃斯”)在中國·青島西海岸新區·星光島會議中心隆重舉行。
11月21日下午,馬忠龍在ABEC 2018論壇上做了題為《動力電池高能量密度和安全技術》的主題演講,分享了高能量密度電芯開發、無鈷正極電芯電芯開發、高安全電芯開發等,電池網摘選了其部分精彩觀點,以饗讀者:
馬忠龍認為,高能量密度、低成本、長壽命是動力電池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
高能量密度電芯開發
馬忠龍介紹,蜂巢能源成立于2016年12月;研發人員600余人,外籍專家54人,碩博士以上學歷占比37%;全球規劃布局6大研發中心,中國、韓國、印度已有,中國第二研發中心、美國、日本籌備中;首個電池工廠預計2020年量產,產能共計10GWh。
蜂巢能源開發首款260Wh/kg的方形疊片電芯,相比方形卷繞電芯能量密度提高約5%。
無鈷正極電芯開發
鈷為稀缺資源,在馬忠龍看來,2017年經歷了價格急速上漲,隨著電動汽車普及,鈷資源將會愈加緊缺,開發無鈷正極將愈發重要。
蜂巢能源開發國際首款量產無鈷正極電芯,相比傳統三元材料,成本顯著降低;正極電芯性能與0.83Ni的三元相當,成本降低15%;高溫下更穩定。通過初步電性能評估,認為無鈷方向可行。
高安全電芯開發
動力電池的安全性是一切前提。沒有安全性,就沒有電動汽車普及的基礎。尤其是正極材料高鎳化以后,隨著鎳含量的增加,正極材料的熱穩定性逐漸下降:由層狀材料轉變為尖晶石和巖鹽相(微裂紋);陽離子混排,結構無序;不穩定的NiO增加;M-O結合力變弱,低溫下釋氧;活性Ni4+導致電解液分解。
除材料單晶化方向、梯度材料開發方向外,蜂巢能源還重點對已量產二次顆粒的正極材料進行了摻雜和包覆兩個方面的優化改善工作,改善效果顯著。
(責任編輯: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