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輛客車訂單,不是新聞;100輛新能源客車訂單,也不新鮮;100輛氫燃料
電池電動客車訂單,這才算是大新聞。
近日,福田歐輝攬獲100輛氫燃料電池電動客車訂單的新聞,被媒體廣泛報道。由于在此 之前全球范圍內也沒有出現過這么大批量的氫燃料電池客車訂單,因此,福田這一批量訂單,被稱為是“實現氫燃料電池電動客車產業化、批量商業化開發運營”的標志性事件。
氫燃料電池客車,即將進入商業化時代了嗎?燃料電池汽車,被國際公認為“終極新能源汽車解決方案”,而純電動汽車,在很多專家看來,只是汽車的過度方案。一直處于研發示范運營階段的氫燃料電池電動客車,為何能一下子就進入商業化運行階段?這背后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呢?讓我們一起來挖一挖。

誰在做?故事風起云涌
其實氫燃料電池已不是什么全新的技術,20世紀60年代,氫燃料電池就已經成功地應用于航天領域。往返于太空和地球之間的“阿波羅”飛船就安裝了這種體積小、容量大的裝置。
進入70年代以后,隨著人們不斷地掌握多種先進的制氫技術,很快,氫燃料電池就被運用于發電和汽車。波音公司于2008年4月3日成功試飛氫燃料電池為動力源的一架小型飛機。
談到這100輛車訂單的故事,恐怕要從十年前說起。
2006年,福田汽車與清華大學、億華通聯合承接了國家863計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重點項目中氫燃料電池電動客車的研發。其中,清華大學與億華通主要負責研發氫燃料電池系統和車載供氫系統,福田汽車負責提供整車制造技術,新能源汽車的推廣的關鍵是降低制造成本。
列入量產化計劃的國際巨頭正致力于成本的降低。豐田汽車宣稱其氫燃料電池SUV在2015年價格可由13萬美元降低至5萬美元;奔馳在今年年初計劃與福特、日產共享氫燃料電池汽車技術,目的之一也為降低成本。
(福田歐輝氫燃料電池服務2008年奧運會)
此后的故事便是風起云涌,成果也是不斷推陳出新。經過兩年時間,2008年4月,三方的研發成果在北京車展上亮相;同年在北京奧運會期間,其開發的氫燃料電池電動客車圓滿完成了2008北京奧運會男、女馬拉松比賽的服務用車任務;2008年8月-2009年8月,為充分驗證考核其性能,福田氫燃料電池電動客車在北京801路區間段完成了為期一年的示范運行。
2013年,福田汽車再次攜手億華通共同研發氫燃料電池電動物流車;2014年,福田合作生產出5輛第二代12米氫燃料電池電動客車,解決了生產成本高、燃料電池壽命短等阻礙氫燃料電池電動客車發展的瓶頸,并具備了實現商業化運營的基礎條件。現如今,福田汽車已成立歐輝、歐馬可氫燃料電池電動汽車生產基地,形成了氫燃料電池電動客車研發、制造、燃料供給等各環節的完整產業鏈。
中國提出要加大對電動汽車產業的支持力度,原來的資金主要用來支持電動汽車的生產,現在要用來獎勵研發新技術、達成銷售目標的企業。新舉措的目標包括推動企業在電池技術上取得革命性突破,鼓勵主要城市推廣的士和巴士電動汽車。
現代汽車集團對氫燃料電池電動汽車的研發始于1998年,是最早在這一領域取得成就得汽車制造商之一。2013年2月,現代汽車集團首次量產獨立研發的氫燃料電池電動汽車版ix35FCEV,成為全球首家量產氫燃料電池電動汽車的制造商。
據廣州日報報道,廣東省首臺氫燃料電池客車已經亮相,計劃于明年上半年實現量產,屆時首先投放于佛山、云浮兩市公交線路的示范運行,并一舉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氫燃料電池客車運營車隊。
該車輛長度10.96米,載客78人,動力系統搭載巴拉德最新一代HD-7質子交換膜氫燃料電池。續航達到300公里以上,每百公里用7公斤氫氣。
在各方條件孕育成熟的環境下,象征著走向市場化的100輛采購訂單便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