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6北京車展期間看到眾多中國品牌拿出了最具代表性的產品亮相。作為一名電動汽車評測編輯,筆者將會以多篇稿件向您介紹中國品牌在北京車展期間的出色表現。
在筆者之前的稿件中曾提及:2008年北京國際車展時,比亞迪作為一家造車只有3年的民用車廠(2003年收購福萊爾進軍汽車市場)首次將F3e(第一款純電動汽車)展出。因為品牌的發音與制造電動汽車的瘋狂舉動,被同行與媒體瘋狂的嘲笑。
2016年北京國際車展時,比亞迪攜旗下全部新能源汽車參展。“王朝系列”與“542”戰略成為比亞迪2016-2018年最為關鍵的發展路線。此時,包括豐田、凱迪拉克在內的合資品牌,都將新能源汽車和技術作為車展的重點推出。之前嘲笑過比亞迪的對手與媒體再也不敢對這家造車歷史只有13年輕車廠輕視了。
在比亞迪的展臺上筆者注意到,以秦、唐、宋、元為首的“王朝系列”新能源車,成為多方關注的焦點。
1、秦系列:
2014年上市的油電混動版秦,經過1次升級后,又推出了純電動版秦EV以及續航里程突破100公里的混動版秦。2014年,第一款混動版秦上市時,筆者就在評測稿件中提到,70公里的續航里程實際很保守。在廠家測試階段,就對秦的續航里程以及電池充放電策略進行不同版本的測試。
2015年雙冠版混動秦上市以后,續航里程沒有提升但是整車的內飾與細節的改進十分顯著。但是,雙冠版秦的純電續航里程已經具備在不升級硬件的前提下,提升續航里程至90公里。
2016年秦100上市,看得見的變化是前部造型與內飾與純電續航里程提升至100公里。而看不見的變化則是汽油機、電動機控制策略與電池管理系統效率的提升。綜合筆者獨家信息源研判,秦100的汽油機和電動機控制策略的變化集中在兩種動力銜接的平順性,并進一步對6DCT換擋邏輯進行調校。通過對秦100的電池管理系統優化,在提升電池組件“夠用”的電量同時換取更大續航里程。實際上秦100外觀、內飾燈硬件的“驚艷”變化,掩蓋了控制系統的內在變化。
與長續航混動版秦同時低調上市的還有秦EV300電動汽車,標稱續航300公里,實際續航里程可輕松突破330公里(筆者實測)。秦EV300車型額出現,與e5(續航250公里、300公里)、新e6(續航400公里)、電動版宋構成了完整的比亞迪純電動車族。完全利用在續航里程領先對手0.5代的優勢獲得市場先機。
唐:
延續了比亞迪秦系列驅動、傳動技術的革命性突破同時,使得“超級電四驅系統”成為比亞迪“王朝系列”超越其他品牌混動汽車的大殺器!
2015年比亞迪唐上市,以續航80公里、加速4.9秒、超級電四驅強悍配置,獲得多方關注。從零下27攝氏度的牙克石、海拔3000米的青藏線,唐的超級電四驅系統表現始終優異。作為比亞迪第一款具備獨立研發的四輪驅動SUV,徹底的改變了中國品牌不能自行制造并量產優質四輪驅動系統的狀況。而這種用新能源技術“彎道超車”,縮小與先進汽車制造廠的技術差距值得所有廠家學尊敬。
在唐獲得成功之后,再接再厲推出中型SUV-宋。看似一個車型的上市,實則是比亞迪“一個平臺、多種動力”研發模式的實體化。與秦車族(含標準續航里程混動版秦、長續航里程混動版秦、純電動版秦)一樣,宋車族包括了燃油版宋(前驅)、混動版宋(四驅)和電動版宋。
筆者不否認,在宋上市之前,比亞迪所有車型的外觀與內飾的設計都被媒體與消費者所詬病。唯獨從宋開始,比亞迪在設計上開始發力。盡管宋的外觀與內飾還有些不那么自然。可是邁開了第一步就意味著會有更好的車型推出。
燃油版宋彌補了比亞迪SUV產品線中的不足。混動版宋的超級電四驅雖然本質上與唐搭載的版本一樣,但為了適應宋的整車架構,在電機尺寸與結構上作出適當縮小與精簡。如果搭配適合的定價與銷售策略,宋的銷量表現會更讓人滿意。
似乎一夜之間,各個品牌的小型SUV車型“扎堆”上市。自主品牌與合資品牌的小型SUV售價從6萬至20萬不等。仍然采用“同一平臺、不同動力”模式的元,可以被看做比亞迪試水小型SUV市場誠意之作。在外觀與內飾上再次下足功夫的元,配合更寬泛的售價(不足5.99萬-24.97萬元),充分滿足不同階層車主的需求。
超高顏值且更換了車標的元,為“從心一代”打造。既有個性張揚的設計也不乏獨具一格的中國元素。雙色車身、全景天窗、18寸超大輪轂、時尚備胎、元字前臉、飛檐式前進氣格柵、龍鱗式網格與漢字車標等中國元素融入,凸顯中國品牌發展更加自信。
與宋一樣,元搭載的超級電四驅系統的硬件,再次作出適應性的修改。與減速器融為一體的橫置后驅電動機,被“塞”入狹小的后部懸架上。筆者有理由相信,元的超級電四驅在硬件改進的同時,控制策略(軟件)優化會直接提升唐搭載的超級電四驅系統存在前(驅動橋)強(動力過省)后(驅動橋)弱(相對動力輸出較弱)的不足。
此次車展,除了秦、唐、宋、元車系的出現,還有容易被忽略的商。主打家用和商用的商,與元一樣都擁有燃油版、混動版和電動版不同車型。目前,商的電動版與燃油版雖然沒有正式上市,卻可以在比亞迪各經銷商店面中預定或提車。
在比亞迪第一款MPV車型M6連續兩次上市并都遭受銷量滑鐵盧之后,商的低調上市或是一種不自信的表現。但,橫向比較售價在10萬元之內的家用兼顧商用的MPV的熱銷幾乎與SUV熱銷模式一樣。五菱、幻速類MPV的火爆,卻真實反映了市場的真實狀態。
比亞迪用燃油版商主推3、4、5線市場用價格換市場;用混動版商進攻包括上海在內的眾多更開放的城市兼顧燃油消耗與性能;用電動版商在北京市場為剛需車主提供更多選擇。仍然存續“同一平臺、多種動力”的研發模式。
筆者有話說:
此次車展比亞迪并沒有帶來讓市場興奮的全新車型,一直造車高調、宣傳低調的比亞迪,將注意力從單純的推新車轉移到全球市場的主動出擊層面!
筆者注意到,在比亞迪秦、唐、宋、元等車型旁,有太多來自美國、德國、蘇聯、南韓和日本的媒體、潛在客戶甚至是競爭對手觀摩。甚至來自日本某傳動品牌的技術工程師進行現場測量(就差拿著皮尺和計算器)。
從逆向模仿到正向研發,比亞迪在堅持的技術為王的理念同時,開始更加注重車輛設計與市場宣傳。今天的比亞迪,因為在電驅動、多種電池技術的研發與量產擁有不對稱的性能、成本和規模優勢,將旗下多種新能源汽車(裝備)出口至全球市場。雖然,比亞迪的產品還擁有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每走一步都會被對手阻擊,即便如此,比亞迪在中國市場與全球市場的表現如此豐滿。
一個積極向上的比亞迪,正在用自己的硬實力構筑強大新能源帝國,而比亞迪也在用自己的軟實力向世界展示其在新能源領域的非凡成就。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