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鋰電池測試時,工程師常會對著兩條形狀相似的曲線犯難:dQ/dV和dV/dQ,名字就差個順序,到底能解決什么實際問題?有人用dQ/dV看老化,有人用dV/dQ查析鋰,一旦用反了,不僅分析不出問題,還可能誤導后續(xù)設計。今天咱們拋開復雜公式,從“解決什么問題”出發(fā),把這兩個“微分雙兄弟”的用法講透,新手也能快速上手。
不管是dQ/dV還是dV/dQ,本質都是通過“微分”放大電池的細微變化——就像用顯微鏡看細胞,肉眼看不出的電極反應,在微分曲線里會變成清晰的“峰”或“平臺”。
簡單說:
· dQ/dV:關注“電壓變一點,容量能變多少”,核心是“抓反應階段”(比如鋰離子什么時候嵌入電極);
· dV/dQ:關注“容量變一點,電壓會變多少”,核心是“看電壓穩(wěn)定性”(比如放電時電壓會不會突然掉)。
兩者的本質差異,決定了它們在實際測試中的應用場景完全不同。
dQ/dV的全稱是“微分容量”,公式是ΔQ/ΔV(實際測試中用離散數據計算,不用積分)。你可以理解為:給電池加1mV電壓,它能儲存或釋放多少mAh的電量。這個值的大小,直接對應電極材料的“反應活性”——反應越劇烈,dQ/dV的峰值越高。
dQ/dV曲線通常以“電壓(V)”為橫坐標,“dQ/dV(mAh/V)”為縱坐標,曲線中的每個“峰”都代表一個明確的電化學反應:
· 峰的位置:對應反應發(fā)生的電壓區(qū)間。比如石墨負極的嵌鋰反應,會在0.1V左右出現一個尖峰;三元正極(NCM811)的脫鋰反應,會在3.8V和4.1V出現兩個峰,這就是材料的“特征峰”,位置偏移就說明反應出了問題(比如極化變大,峰就會向高電壓或低電壓移)。
· 峰的高度:代表反應的“劇烈程度”。新電池的特征峰又高又尖,循環(huán)1000次后,峰變矮變寬——這是因為活性材料脫落了,能參與反應的鋰離子少了,反應自然變弱。
· 峰的面積:對應參與反應的“容量總量”。峰面積變小,要么是活性鋰丟了(比如SEI膜增厚消耗了鋰),要么是活性材料少了(比如正極粉脫落),這是判斷電池老化原因的核心依據。
舉個實際例子:某車企測試循環(huán)后的電池,發(fā)現dQ/dV曲線中,石墨的0.1V峰面積少了20%,但三元正極的3.8V峰基本沒變化——這就說明老化原因是“活性鋰損失”(比如SEI分解再生成消耗了鋰),而不是正極材料壞了,后續(xù)就該針對性優(yōu)化電解液配方,而不是換正極。
· 分析老化機制:是活性鋰丟了還是材料壞了?看特征峰的面積變化就能區(qū)分(前面的例子就是典型);
· 識別副反應:比如電池析鋰時,會在0V左右出現一個額外的小峰(金屬鋰的沉積反應),比肉眼觀察析鋰痕跡早20個循環(huán)就能發(fā)現;
· 優(yōu)化充電策略:比如快充時,當dQ/dV的峰值下降到新電池的80%,就說明電極反應活性降低,該降低充電倍率了,避免過度極化。
dV/dQ是“微分電壓”,公式是ΔV/ΔQ,反過來理解就是:電池放出1mAh電量,電壓會下降多少mV。這個值越小,說明電壓越穩(wěn)定——比如磷酸鐵鋰(LFP)電池放電時電壓平臺很平,dV/dQ就接近零;而三元電池平臺稍斜,dV/dQ會有微小波動。
dV/dQ曲線常以“容量(mAh)”或“SOC(%)”為橫坐標,“dV/dQ(mV/mAh)”為縱坐標,核心看三個特征:
· 平臺區(qū)的數值:在電池的主要放電平臺(比如LFP的3.2V、三元的3.6V),dV/dQ越接近零,電壓越穩(wěn)定。如果某塊電池的dV/dQ在平臺區(qū)突然變大(比如從0.1mV/mAh跳到0.5mV/mAh),說明電壓開始“掉得快”,可能是內部出現微短路;
· 相變峰的位置:和dQ/dV類似,dV/dQ也會有“反應峰”,但意義相反——dQ/dV的峰對應反應劇烈,dV/dQ的峰對應“電壓突變點”。比如石墨從LiC₁₂轉變?yōu)長iC₆的過程,會在dV/dQ曲線上出現一個小峰,這個峰的位置如果后移,說明相變時需要更高的容量(可能是析鋰導致的);
· 曲線的拐點:充電到末期時,dV/dQ曲線會突然向上翹(電壓快速上升),這個拐點對應的SOC就是“充電截止的最佳時機”——超過這個點,再充電就是“無效充電”,還會加劇SEI膜分解。
比如某儲能電池廠篩選自放電電池:把一批電池靜置7天,測dV/dQ曲線。正常電池的平臺區(qū)dV/dQ是0.08mV/mAh,而自放電超標的電池,dV/dQ會升到0.2mV/mAh以上——因為自放電導致容量偷偷流失,放出同樣電量時電壓掉得更快,dV/dQ自然變大。用這個方法篩選,比直接測容量效率高3倍。
· 定量分析析鋰容量:析鋰會導致“電壓滯后”,dV/dQ曲線中會出現一個“析鋰峰”,通過計算這個峰的面積,能精確算出析鋰的容量(誤差可控制在5%以內),這是dQ/dV做不到的;
· 檢測電池一致性:同一批次電池的dV/dQ曲線如果重合度高,說明一致性好;如果某塊電池的平臺區(qū)dV/dQ偏離平均值15%以上,后續(xù)組PACK時就會成為“短板”,充放電時容易先過充或過放。
很多工程師出錯,是因為沒搞懂“什么時候該用誰”。下面這張對比表,直接對應實際需求,照著查就行:
1. 測試條件要固定:溫度、倍率、截止電壓都會影響微分曲線——比如25℃下測的dQ/dV峰在3.8V,0℃下可能就飄到3.7V,所以對比時必須保證測試條件一致;
2. 別只看單一曲線:分析老化時,最好同時看dQ/dV和dV/dQ——比如dQ/dV顯示峰面積變小(老化),dV/dQ顯示平臺區(qū)變抖(電壓不穩(wěn)),結合起來就能判斷是“活性材料損失+微短路”,比單獨看一條曲線更準;
3. 新手從“對比”開始:不用一開始就懂原理,先測一塊新電池的微分曲線當“基準”,再對比循環(huán)后的曲線——峰變了、平臺抖了,就對應找問題,上手最快。
其實dQ/dV和dV/dQ不用死記公式,記住一句話就行:“看反應找dQ/dV,看電壓找dV/dQ”。下次測試時,先想清楚“我要解決什么問題”,再選對應的參數,就能少走彎路,讓測試數據真正幫到設計和生產。
鋰電池導電劑:解鎖能量存儲新境界2025-10-10 08:50
|
高薪攬才 + 跨界合作:字節(jié)跳動的鋰電池戰(zhàn)略如何重塑行業(yè)格局2025-09-30 08:37
|
從“城市礦山”到“移動煉廠”:AI+新技術重構鋰電池回收價值鏈2025-09-22 08:58
|
鋰電池的DOD(放電深度)如何影響壽命?2025-09-19 09:12
|
10 天線下強化實訓,直接就業(yè)!電池測試工崗位專班火熱招生中2025-08-05 09:02
|
鋰電池負極極片制作與固態(tài)電池制造工藝培訓”報名入口開啟!名額有限!2025-05-09 20:57
|
【2025年行賽】官宣!電池測試工、電池(組)裝配工確定可參加“第二屆全國電池行業(yè)職業(yè)技能競賽”!2025-05-01 07:53
|
交流電流如何 “殺死” 鋰電池?EIS 技術如何實現毫秒級安全預警?——4 月 26 日權威報告揭秘行業(yè)痛點2025-04-14 22:30
|
新能源汽車后市場數字孿生與鋰電池故障檢測預警技術研討會&演講專家介紹2025-04-11 09:20
|
新能源汽車后市場數字孿生與鋰電池故障檢測預警技術研討會邀請函2025-04-08 19:21
|


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