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晚,華盛鋰電發布公告稱,公司擬與控股子公司華贏新能源合資設立子公司——江蘇華盛聯贏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暫定名,以下簡稱“華盛聯贏”),并以華盛聯贏為項目主體在江陰高新區投資建設“年產20萬噸低能耗高性能鋰
電池負極材料項目”。
公告顯示,華盛聯贏主要從事鋰離子電池四大原材料之一的負極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注冊資本為5000萬元。根據項目建設實際資金需求,華盛鋰電及控股子公司華贏新能源將按出資比例分期繳足認繳出資額。
“年產20萬噸低能耗高性能鋰電池負極材料項目”預計總投資約12.6億元,其中建設投資10.2億元,流動資金2.4億元,建設周期為2年。
華盛聯贏表示,此次投資的負極材料項目位于江陰高新區內,依托該地產業集聚效應優勢,能有效減少運輸成本,降低費用;同時集聚優勢帶來了大型化、集約化和資源共享,節約建設投資,減少項目建設周期。
此外,隨著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快速發展,其相關的鋰離子電池材料的需求量也與日俱增,具有廣闊的市場發展前景。負極材料是鋰電池最重要的原材料構成之一,主要影響鋰電池的容量、首次效率、循環性能等;石墨作為負極材料未來幾年內仍將是主流,公司擬憑借自身在該領域的經驗,把握新能源產業對鋰電池負極材料行業快速發展的機遇,提升技術水平,增加產品附加值,提升公司的競爭力。
負極材料是鋰離子電池的重要組成部分,ICC鑫欏資訊發布的《2021年鋰電負極材料市場年度報告及展望》顯示,2021年中國負極材料產量為81.59萬噸,全球市占率進一步攀升。
有分析師指出,2022年受終端新能源汽車高景氣度及儲能帶動,負極材料需求不斷增長;隨負極項目產能釋放,負極材料整體月度產量呈持續上行狀態。
從2021年-2022年負極材料的出貨結構來看,預計2022年負極材料有望達到132萬噸,其中受益于新能源汽車需求帶動,人造石墨仍是當前主流的負極材料,2022年人造石墨滲透率進一步擴大,預計達到87%,占比遠遠高于天然石墨。
據公開資料,華盛聯贏創立于1997年,是一家專注于鋰離子電池電解液添加劑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公司產品主要有電子化學品及特殊有機硅兩大系列,已高度覆蓋中國國內市場,同時出口日本、韓國、美國、歐洲、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7.03億元,凈利潤2.26億元;其中,第三季度營業收入1.90億元,凈利潤2433.13萬元。
今年7月13日,華盛鋰電正式登陸上交所科創板。此次IPO,公司募集資金總額為27.54億元,實際募集資金凈額為人民幣25.67億元。公司計劃使用募資資金6.74億元用于年產6000噸VC和3000噸FEC項目、2650萬元用于研發中心建設項目。
華盛鋰電于2003年進入鋰電池電解液添加劑市場,主要產品為以碳酸亞乙烯酯(VC)、氟代碳酸乙烯酯(FEC)等為代表的電解液添加劑。
其中,VC產品是鋰電池電解液中的核心添加劑,能夠在鋰電池初次充放電中在負極表面發生電化學反應形成固體電解質界面膜(SEI膜),有效抑制溶劑分子嵌入和鋰電池的氣脹現象,提高電池壽命。
FEC也是負極成膜添加劑,能有效參與負極SEI膜的形成,同時因其優良的倍率性能,FEC可用于降低電池的阻抗,顯著提高電池在高倍率下的充放電性能。
客戶方面,華盛鋰電已與多家國內外知名鋰電池產業鏈廠商達成合作,包括寧德時代、比亞迪、天賜材料、國泰華榮、杉杉股份、三菱化學等。
公司2021年8月與寧德時代簽署的《合作協議》,按照協議,2021年9月-2025年12月,寧德時代將向華盛鋰電直接采購VC產品,約定的供應量為2021年400噸/年,2022年1120噸/年,2023年-2025年3360噸/年。
2021年9月,華盛鋰電與比亞迪簽署了長期合作協議,對應產品為VC、FEC,約定的供應量方面,VC為2021年240噸/年,2022年800噸/年,2023年至2025年3,120噸/年;FEC為2021年40噸/年,2022年160噸/年,2023年至2025年600噸/年。
此外,2021年9月,華盛鋰電還與天賜材料簽署了長期合作協議,對應產品為FEC,約定的供應量為2021年200噸/年,2022年660噸/年,2023年至2024年960噸/年。
值得注意的是,11月1日,由華盛鋰電投資建設的華盛祥和新能源材料項目開工儀式在湖北孝感云夢舉行。項目總投資50億元,占地500畝,分兩期建設,一期投資4億元,占地106畝,主要生產鋰電池電解液添加劑。
當前,華盛鋰電正積極擴展電解液添加劑產品的產能,目前擁有張家港一期、二期兩個生產基地以及全資子公司泰興華盛,VC、FEC產品共達到年產5000噸的生產能力。
不過,華盛鋰電也同時指出,如國家或地方有關政策調整、項目審批等實施條件發生變化,項目的實施可能延期、變更、中止或終止;公司相關產品產能投產后,可能由于宏觀經濟形勢、產業政策、產品價格、銷售渠道等因素發生變動,導致投資項目不能達到預期的經濟效益等風險。
(責任編輯: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