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
電池聯盟聯合
電池聯盟共同出品的《鋰離子電池行業人才資源報告》(2022)已經面向全行業發布。
《報告》從政策背景、產業發展、人力資源構成與分布、發展趨勢與建議等四部分切入,對鋰離子電池行業進行了全面的梳理,對在新能源電池市場突飛猛進式發展的情況下,行業在人力資源方面出現的問題和成因進行了深入解讀和分析,發布者依靠其在行業的寶貴沉淀和深刻觀察,提出了具有針對性的應對建議——完善鋰離子電池職業評價體系及推動企業與專業機構合作,建立職業培訓體系。本報告具備系統性(涉及政策規劃、地區發展、技術前沿等)、全面性(囊括技術發展、人才分布、人員結構等)、要素完整(包括企業需求、崗位、薪酬、學歷、工齡等)、觀點獨特(結合政策、聚焦需求、分析問題)等顯著特點,是行業從業者、行業高管、政府相關部門人員、廣大關注行業發展的人的最佳桌邊讀物之一,具備很高的參考價值。
政策和市場的雙重驅動帶來鋰離子電池市場的繁榮
倡導綠色、環保、低碳的生活方式一直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尤其是近年來在國家雙碳等諸多利好政策的促進下,符合綠色發展理念的新能源電池市場發展迅猛。
2020年,為克服疫情影響,我國積極出臺刺激消費政策,內需市場穩步增長,鋰離子電池市場需求快速提升。其中新能源汽車恢復增長勢頭,消費電子、電動自行車較快增長,TWS、電動船舶等新興市場開拓現成效。在此帶動下,2020年我國鋰離子電池產量呈現加速增長態勢。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鋰離子電池累計產量達到了188.5億只,繼續創新歷史新高,同比增長19.9%,增速較2019年提升7.5個百分點。
(圖片來源:網絡)
同時鋰離子電池行業產能全面提速。2021年以來,20家鋰電上市公司密集發布提增預案,計劃募資總額超1300億元,用于擴大產能、新技術研發等,涉及鋰礦、鋰電正極、負極、膈膜、電解液、鋰電銅箔等多個環節。電池廠方面,2021年以來,包括寧德時代、比亞迪、中創新航(中航鋰電)、億緯鋰能、國軒高科、孚能科技、欣旺達等動力電池企業規劃的新增產能已超過1000GWh,合計投資金額約1650億元。
另外,作為新能源產業的關鍵組成部分以及國家“雙碳”目標發展戰略的重要環節,鋰離子電池行業無疑是國家政策鼓勵發展的核心產業,大到“十四五”規劃等國家戰略的頂層設計和引導,小到《鋰離子電池行業規范條件》、《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范條件》等管理政策文件相繼發布及相應修訂,持續加強了對鋰離子電池行業的規范化管理,只有產品技術性能先進、生產制造工藝智能化、產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低等擁有先進技術,能不斷帶領行業進步的企業才可能在市場競爭中占據優勢。與此同時,“人”的重要性再一次被突出。
人力資源存在的主要問題阻礙了行業繼續健康發展
繁榮的市場和代表未來的產業方向催生了鋰離子電池行業龐大的從業規模。根據數據統計,2021年廣義上的鋰離子電池行業從業人員數量已達到220余萬人。僅鋰離子電池制造企業在職員工就達到了40-60余萬人。根據行業發展情況預測,到2025年,僅鋰離子電池制造企業在職員工就將達到120余萬人。與此同時,基礎崗位需求難以滿足;行業缺乏統一的技能培訓、評價體系;以及高學歷人才競爭加劇,技術人才上升通道收窄等主要問題也隨之浮出水面。
(圖片來源:網絡)
報告指出:新增的產能意味著基礎崗位需求的大量增加。(基礎崗位)需要從業人員能夠具有一定的生產制造專業知識與技能,熟悉安全生產流程,能夠熟練操作智能化制造設備,并根據操作守則或應急預案對簡單故障進行識別與排除。另一方面,鋰離子制造涉及材料、化學、智能制造、工藝等多個跨領域專業,具有技術變革較快,企業生產信息化、智能化的特點,以及鋰離子電池作為帶能產品在生產、檢測、存儲、運輸等過程中具有一定的危險性,也對生產制造人員提出了較高的專業技能要求。但尚沒有針對鋰離子電池制造設置專業課程的職業院校,同時專科院校也沒有針對鋰離子電池制造有系統的理論與實操課程,因此招聘的基礎崗位工作人員在參與實際工作之前,必須要有充分的崗前培訓。
報告指出:現階段行業內尚未建立完善、統一的技能評價體系,較為成熟的企業通常會自己建立一定的職業體系以確定員工的能力與薪資水平。但是,各個企業建立的職業體系沒有形成統一的標準,從而割裂了從業人員的人力資源交流,影響了行業的人力資源配置效率,使得人力資源不能有效的開發與整合,降低了行業的人力資源使用效率,不利于行業整體發展。
報告指出:從需求結構情況來看,碩士以上學歷人才需求的比例是低于現有從業人才結構的比例,部分高學歷人才可能會向下適配崗位,加劇整體的行業人才競爭情況。技術型人才隨著工齡的增加,上升通道逐步收窄。
解決方案:完善職業評價體系及建立職業培訓體系
針對以上問題,《報告》也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完善鋰離子電池職業評價體系及推動企業與專業機構合作,建立職業培訓體系。
《報告》認為,完善的鋰離子電池職業評價體系有利于促進行業整體發展。通過完善的鋰離子電池職業評價體系,形成統一的職業技能等級標準,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企業之前的人才交流壁壘,從而充分發揮市場在人力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地位,提高行業人力資源配置效率,從而促進行業整體的技術進步與發展。完善的職業評價體系有利于打通技術從業人員的上升通道。工齡較長的技術型從業人才由于難以對其職業技術能力進行有效的評估。因此,導致在崗位晉升以及薪資提升方面居于劣勢。如果有完善的職業評價體系能夠有效判定從業人才的技術能力,將有助于技術性從業人才的晉升。
(圖片來源:網絡)
企業積極參與職業標準的修訂,以及在職業標準中對鋰離子電池從業者人才的專業知識、技術要求、崗位能力等職業要求方面進行全面規范,并劃分相應的等級是加速完善鋰離子電池評價體系的路徑。
除此之外,《報告》還建議企業與職業教育機構行業協會等第三方機構開展合作,通過多種方式聯合培養人才將有助于人才的技術能力。行業協會等第三方機構有較多的技術、教學、研究等優質資源。有能力為企業量身定制人才培養方案。因此,企業通過合作能夠穩定、持續地以相對較低的成本滿足自身的人才需求,在未來行業人才緊缺的情況下占據人才“制高點”:對受教育人才來說,可以在教育培訓階段學習到行業內主流的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并實現學生到從業人員的無縫轉換,提高了自身的行業競爭力和參與積極性。
(責任編輯: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