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車太難了,比我之前十多年的任何一次創業都難,難度是幾十倍的,我現在都住到公司了。”4月23日,小鵬汽車2.0迭代產品G3在國內首秀,董事長何小鵬坦陳自己的造車體會。
敬畏傳統:造車太難了!
產品經理出身的何小鵬,2014年走上造車這條路,才逐漸理解了汽車與其他互聯網產品有著本質的不同,汽車是一款涉及到生命安全的產品,不僅是個智能終端,而是制造業與高科技融合的集大成者。汽車制造是生產制造領域最復雜的行業之一,進來之后何小鵬才發現,原來這個行業里有這么多的大坑,造車絕對不是一兩年就能走通的康莊大道。
如果說小鵬汽車的基因是什么,就是以用戶體驗為導向的車企,不是以銷售為導向的車企,我們會在自動駕駛領域盡可能的控制好成本,但必須保證品質這個前提。
而今,何小鵬將品質放在產品第一位,“一輛品質優秀的汽車首先應該讓家人感到放心、安全,并且能夠更好地滿足他們的用戶體驗。我們想扎扎實實把產品做好,把用戶體驗做好,寧可慢一點。”
據介紹,小鵬汽車的人員結構里,來自傳統車企的員工基本上能占到50%左右,他認為,在生產制造環節,還是要尊重制造業積累的經驗。
小鵬G3來得并不早,新造車勢力蔚來、威馬等都已有產品量產上市。盡管小鵬G3從4月26日期開始接受在線預訂,但也要到年底前才能完成交付。“現在對我來說,批量交付或者說有品質的批量交付的難度,遠遠大于研發和造車。造出幾十臺品質還不錯的車,難度是很低的;但是要每個月都造出一兩千臺有品質的車,那整個供應鏈、生產過程的管控是非常難的。而只有達到年銷10萬輛的規模才可以稱得上規模交付,取得規模經濟效應。我個人認為,今年國內還沒有一家新造車企業能做到批量交付,有幾家企業可以做到小范圍交付,真正的批量交付要到2019年,大家都有一個成長的過程,交付也是從小范圍交付到中批量交付,到大批量交付。任何一家公司沒把品質做好,都是對這個行業的破壞。”何小鵬直言不諱。
不懈創新:不怕采坑,逐步提升自動駕駛能力
盡管造車這么難,何小鵬還是希望自己能將所有的坑都采一遍才踏實,不想走捷徑,自動駕駛測試都很困難,應該扎扎實實往前推,分階段實施,我們不想跳過前面幾步,直接跑到L3以上的自動化程度上去。
現在推出的小鵬汽車G3搭載的“自由泊車”功能是其核心亮點,據介紹,這項功能實現鑰匙和語音操控的全場景車位識別、無需人工介入的全自動泊車。整車前后或左右各留有不小于40厘米空間就可以自由泊入,并具備常用車位記憶,有效解決國內停車的痛點。何小鵬告訴記者:“國內很多車的自動泊車功能只能滿足5%的應用場景,用戶使用的頻度特別低。小鵬汽車推出的自由泊車功能,能滿足75%的應用場景,我們將用戶主動使用自動駕駛功能作為硬指標。我們希望讓現有自動駕駛功能‘去概念化’,通過自主研發讓‘能用的功能’變成‘好用的功能’。”
小鵬汽車自動駕駛副總裁谷俊麗闡釋小鵬汽車的AI進化之路。“自動駕駛國際化存在不少瓶頸,自動化駕駛進化的必然趨勢是軟件的強本地化。沒有中國實際駕駛場景數據的積累,很多自動駕駛功能在中國“水土不服”、甚至“目中無物”,無法適應中國的實際駕駛路況、交通密度和中國用戶的駕駛習慣。”谷俊麗講到,“小鵬汽車的目標是大規模量產具備六維感知能力的高智能互聯網汽車(AI Car),使得車輛能夠具備自我感知、物體感知、高精定位、預測未來、交互和事件及決策推理能力,提高自動駕駛在中國駕駛場景的安全和創新。”
不忘初心:從汽車制造到智慧出行
作為一個連續創業者,何小鵬說,創業最大的樂趣是將質疑、懷疑變成驚訝和贊嘆。“說到做到是我以前創業最重要的一點,現在也是小鵬汽車這家新造車企業的創始人基因。我們希望給用戶帶來超出期望的體驗。”
“從汽車的發展來說,從燃油車到
電動車只是驅動方式的改變,從
電動車到智能網聯汽車是出行方式的改變。小鵬汽車不僅是想做新能源車,而是想做真正的AI智能網聯汽車。中國的互聯網技術、AI技術、軟件技術與汽車結合,將會從根本上改變人類的出行方式,小鵬汽車也絕不僅是想做一個汽車制造商,而是想做智慧出行的服務商,這可能是我們10年后的目標。”何小鵬告訴記者。
這是他的初心,也是他的雄心。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