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預熱+一場直播,清陶能源一代固態電池開始浮出水面。
上汽智己計劃將其首發搭載L6,對外宣傳行業首個準900V超快充固態電池。
如何實現900V?
204個電芯,按照峰值電壓上限900V計算,最大電壓超過4.4V。
清陶一代固態電池:氧化物+聚合物+5%-10%電解液
按照清陶李崢在直播中透露的信息,在該款固態電池中加入10%浸潤劑。結合此前的信息,推測下來,應該就是第一代固態電池的思路,聚合物+氧化物+5%-10%電解液,經過熱聚合形成凝膠網絡,在正負極材料、隔膜兩側涂覆固態電解質。
按照清陶對于固態電池的規劃,從半固態到全固態,除了逐步降低電解液占比直至全固態,電解質開始多種材料的復合使用;負極從硅碳到金屬鋰或者含鋰合金;工藝上逐步取消隔膜、類隔膜;能量密度規劃從360wh/kg提升到500Wh/kg以上。
第一代半固態電池:材料上,采用半固態,正極三元高鎳,負極搭配硅碳負極,電解質中液體含量5%—10%,氧化物電解質為主,輔之聚合物形成復合電解質;工藝上,采用納米固態電解質涂覆以及固態電解質層成型;能量密度目前360Wh/kg,最高可達420Wh/kg。
第二代準固態電池:材料上,正極采用三元高鎳、鎳錳,負極搭配含鋰的復合負極,電解質中液體含量小于5%,基于第一代氧化物與聚合物的復合IPC電解質中添加鹵化物及硫化物;工藝上,隔膜、類隔膜完全消失;能量密度可達400-500wh/kg。
第三代全固態電池:正極無鋰缺鋰材料,負極金屬鋰或含鋰合金,固態電解質沿用IPC電解質體系;能量密度超過500wh/kg。
半固態到1000km續航?
除了PACK層面的優化,這款固態電池提升續航的方式就是在正負極、電解質材料上做文章。
目前市面上的產品中,石墨克容量在330mAh/g,正極鐵鋰180mAh/g,N5在200-210mAh/g左右。作為決定能量密度上限的正極材料,自然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清陶和智己合作的這款固態電池,正極采用超高鎳,意味著正極材料克容量可能直接被提到230mAh/g左右的水平。相較于目前主流的鐵鋰和N5材料,更容易實現1000公里CLTC續航。
負極采用高比能復合硅碳負極,也是直接將克容量往新的層級上提升,搭配智己宣傳的自研納米尺度固態電解質包覆正極,納米級別的包覆厚度,優化正極材料,提升離子電導率和能量密度。
針對各個材料,行業目前的趨勢是,相對成熟的正極三元,從目前的高壓55系往高鎳、超高鎳或者富鋰錳方向發展,負極普遍為石墨體系,頭部企業開始采用一些添加3%-5%的硅碳體系,未來將從石墨到硅碳再往鋰金屬方向發展,最終實現高比能的安全電池。
智己和清陶這款電池實現高比能的思路是,基于固態電解質相對較高的穩定性,搭配更高比容量的超高鎳正極和硅碳負極,發揮安全、理論能量密度等指標的優勢。
按照劉濤所述“能量密度數倍于120Wh/kg這個數字”,結合此前上汽透露的半固態單體能量密度368Wh/kg,樣件能量密度理論上已經超過液態鋰離子電池能量密度極限。
放電功率、循環壽命、成本、安全 怎么解?
固態電解質與正負極的接觸會形成更高的界面阻抗,雖然半固態電解質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界面阻抗,但無法從本質上緩解。內阻提升,會影響充電速度。
針對此問題,上汽智己發布首創干法固態電解質層一體成型技術,降低正極與電解質之間的阻抗,配合超高離子電導率納米固態電解質,電芯整體內阻大幅下降,提升快充速度。正極包覆增加充放電的穩定性,從而提升其循環性能和安全性能。疊加高比能正負極、電解質組合對整體能量密度的提升,進一步保證電池的循環性能。
在安全方面,雖然固態電解質可燃性比液態電解質低、工作環境溫度更寬,從而使得在部分條件下,固態電解質更安全,比如電池損壞后,無電解液泄漏風險,無危險可燃氣體排出,不易燃燒和爆炸,正負兩極由高強度固態電解質層隔開,大大降低穿刺導致短路可能性。但是,在搭配某些比如鋰金屬的材料,同樣還是會有枝晶生長造成電池短路從而引發熱失控的等等問題。
針對安全問題,上汽智己推干法一體成型耐高溫固態電解質,搭配“預”、“導”、“構”、“隔”、“疏”五重電池安全防護措施。
成本層面,按照上汽集團創新研究開發總院常務副院長蘆勇此前在媒體溝通會上透露的信息,與清陶合作的半固態電池,能量密度與三元、磷酸鐵鋰相比,同樣重量的PACK里面,續航提升10%,成本下降10%-30%。2024年將量產裝車。
但是在3月26日直播中,清陶李崢并未就成本的問題進行針對性解答,而是表示借助上汽規模化及其他資源,將成本降低。
(責任編輯:子蕊)
氫能源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強勁動力2024-06-04 09:19
|
彭博新能源財經報告:鋰離子電池儲能勢將面對來自新型長時儲能的競爭2024-06-03 10:31
|
低空經濟“起飛”,電池廠要講“新故事”2024-06-03 09:48
|
重磅!新能源突傳三大利好!固態電池賽道即將爆發2024-05-28 18:18
|
動力電池回收市場持續升溫2024-05-15 11:59
|
作為電動賽道的“備胎”,氫能源合適嗎?2024-05-13 09:55
|
氫能產業方興未艾 中小企業如何搶抓風口?2024-05-12 09:54
|
|
新能源汽車電池“退役潮”來臨,我們做好準備了嗎?2024-05-03 20:31
|
“鋰電池取代者”,一把梭哈2024-04-28 09: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