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電動汽車(EV)的普及,其所需的
電池原材料,如鈷、鎳和鋰也面臨著日益緊張的供需矛盾。為了保障自身的供應鏈安全,同時提升自身的環境、社會和治理(ESG)水平,許多汽車制造商紛紛與
電池回收公司建立合作關系,以利用廢舊電池中的有價金屬。
根據國際能源署的報告,目前我國在全球電動汽車電池市場中占據了絕對的主導地位,其市場份額超過了70%。 而其他國家或地區的市場份額相對較小,例如日本的市場份額為7%,韓國的市場份額為6%,美國的市場份額為5%。但是,隨著各國政府和企業的加大投入,其他國家或地區的市場份額正在逐步增加。
頻繁政策刺激電池產業發展
多年來,為追趕我國在
電動車電池領域的絕對優勢,美國政府推出了“電池2030”計劃,旨在研發下一代電池技術,提高電池能量密度和安全性;歐盟也提出了“歐洲電池聯盟”計劃,旨在推動歐洲電池產業的發展,提高歐洲在電池領域的技術水平和市場競爭力;日本鼓勵企業研發固態電池技術,以提高電池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德國企業也不斷加大和我國企業合作,共同研發新型電池材料和制造工藝。
在這樣的戰略趨勢下,各國政策刺激動作頻繁不斷。
例如,2022年美國通脹降低法案中鮮為人知的條款,使美國回收的電池材料有資格獲得補貼,刺激了北美電池回收設施的建設潮。因為美國試圖將電動汽車電池生產與中國的供應鏈脫鉤。
相比之下,歐盟和英國則對電池回收的吸引力較小,更側重于規定未來電動汽車電池中回收材料的最低數量,而不是提供財政激勵。
歐盟還制定了廢舊汽車指令,要求汽車制造商回收車主的終生電池,以及適合“55套餐”,并要求公布電池的碳足跡。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電池研發商也在政府的支持下,通過擴大建廠、生態合作和技術創新尋求突破。
例如,本田的合作伙伴Ascend Elements已經在肯塔基州建設了一個價值10億美元的設施,專門從舊電池中收集材料;Redwood Materials與大眾、福特、沃爾沃和豐田建立了許多“閉環”合作伙伴關系;Cirba Solutions在美國已建立五家工廠和一家加拿大工廠,以及即將投入運營的南卡羅來納州工廠。
相比之下,Altilium Metals目前是英國唯一從廢舊電池中回收鋰、鎳和鈷的公司。該公司今年不僅在德文郡開設電池回收廠,而且另一家加工廠也計劃于2026年在泰斯河畔建成。
除此之外,礦業巨頭Glemcore和電池初創公司Britishvolt宣布共同開發一家新的英國電池回收廠,計劃于今年啟動。但不幸的是,因Britishvolt在今年年初破產,這一計劃看起來很難實現。
不僅如此,很多沒有出臺具體刺激政策的國家,也將在電池研發商的呼吁下有所舉措!比如Ascend Elements首席執行官曾表示,為了與美國在電池回收方面競爭,他們一直在向英國政府建議實施類似的激勵措施,并為其創造一個更有利的立法環境。
制造商也紛紛成立電池回收公司
在2019年以前,大眾、日產、福特、特斯拉等品牌都率先成了電池回收公司,旨在回收電池原材料、降低對新礦物的需求,以減少廢棄電池,實現電池供應鏈閉環。
而今在政策的驅動下,各大汽車制造商爭先收購或成立電池公司,比如最近荷蘭汽車制造商Stellantis宣布與美國Orano簽署諒解備忘錄,以建立一個回收電動汽車終生電池的合資企業。Stellantis表示,此舉旨在加強該公司在電動汽車電池價值鏈中的地位,為其提供“額外的鈷、鎳和鋰,這些都是電氣化和能源轉型所必需的。”
再比如韓國起亞與政府建立一個電池回收生態系統;沃爾沃宣布與紐卡斯爾的Connected Energy合作,回收其商用電動汽車的電池;本田與兩家美國領先的電池回收公司Cirba Solutions和Ascend Elements達成了協議,以幫助該汽車制造商實現其2050年碳中和目標;德國奔馳與三家中國公司合作,包括中國最大的電池制造商寧德時代,共同組建了一個“閉環”電池回收項目。
麥肯錫合伙人Andreas Breiter指出,使用回收的電池材料制造電動汽車電池,相比于原始礦物提取,可以減少約25%的碳排放。
更重要的是,電動車電池回收可以降低新電池的生產成本,提高資源利用率,減少對外部原材料的依賴。根據一項研究, 電動車電池回收的價值目前為每公斤3.3英鎊(約合29.5元人民幣),而回收成本為每公斤3-8英鎊(約合26.8-71.5元人民幣)。 隨著回收規模的擴大和技術的進步,回收成本有望降低,回收價值有望提高。
正因如此顯著的成本和效益優勢,該行業越來越受到全球產業的矚目。據相關研究,到2030年,全球電動車電池回收市場的規模將達到230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為19.8%。因此,電池回收是電動車產業發展的重要環節,也是未來的巨大商機。
電池回收產業潛藏的新機會?
縱觀這些年的發展現狀和龐大的市場規模,電池回收仍然是一個新興的行業,其確切的輪廓尚未確定。電池回收公司也面臨了一個關鍵的不確定因素:未來的電動汽車電池開發將采用哪種陰極化學?這使得未來的規劃更具挑戰性。
目前,大多數電動汽車電池使用由NMC(鎳錳鈷)或NCA(鎳鈷鋁)組成的陰極。然而,含有LFP(磷酸鐵鋰)的陰極已經在標準范圍的電動汽車中越來越受歡迎,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的數據,LFP電池在2022年占據了市場的30%。
LFP電池是一種不含鈷和鎳的鋰離子電池,具有高安全性、低成本、長壽命和高溫穩定性等優點,適用于重型載貨車、公交車和低續航里程的電動汽車。 受益于我國政府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和推廣,以及特斯拉等汽車制造商的采用,LFP電池在全球鋰離子電池市場的份額將從2020年的6%增長到2030年的40%左右。
我國占據了全球LFP電池產能的90%以上,其次是歐洲和北美,預計未來幾年將增加LFP電池的生產和使用。比如福特、Rivian和大眾相繼宣布在北美汽車中使用LFP的計劃。
但是回收 LFP電池因技術難度和高昂的成本,以及全球領域的需求較低,等等問題造成其基本上無利可圖,從而造成了回收率低的現狀。
因此,在LFP電池的回收技術和工業化規模均不成熟的現狀下,給一些電池回收公司提供了機會。據相關研究,通過拆卸設計(該環節占回收成本37%)創新和標準化,有可能降低LFP電池的回收成本,這將是另一個潛在的投資領域。
(責任編輯: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