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隨著幾聲槍響,新能源車企廣汽埃安高調宣布完成了汽車行業首個“電池槍擊試驗”。
近年來屢見報端的“自燃”事故,讓廣汽埃安在電池安全性方面備受爭議。此番用步槍實彈射擊電池,廣汽埃安希望以這種“噱頭”十足的方式,來證明其“彈匣電池”的安全性。
在此我們暫且不論用槍擊測試電池是否科學,與用戶實際使用場景是否貼切,姑且認為證明了其電池安全性,但廣汽埃安卻忽略了另一個問題——這電池,環保嗎?
看到這,有人會問,新能源車型主打的不就是環保嗎?其實不然,新能源車在使用環節確實相比傳統燃油車環保,但是在動力電池報廢回收環節,會產生相當大的污染。
而這也是外界批評新能源車“假環保”的關鍵問題。
為此,絕大多數新能源車企對電池回收環節格外重視。比如特斯拉,在其官網上就注明“您不得隨意處置您所購買的特斯拉車輛上的任何動力蓄電池”,而應交由特斯拉負責回收處理,并強調“我們報廢的鋰離子電池均未做填埋處理,可 100% 回收利用”。
忙著賣新車,拒收舊電池
那么,廣汽埃安是怎么做的呢?
日前,界面新聞暗訪了上海一家廣汽埃安4S店。當記者以“想購買一輛埃安AION S二手車并來店換電池”為由與銷售顧問搭話時,店內人員竟然表示“不回收舊電池”。
銷售人員介紹說,目前埃安AION S到店換電池的價格,在9萬左右,而眼下一輛新車的價格也不過14萬出頭,所以他建議“直接買輛新車”。
上海某廣汽埃安4S店展廳 圖片來源:界面新聞
當記者表示“該二手車是朋友的,買車是為了幫朋友忙”時,銷售人員表示,眼下車齡在三年的同款二手車價格僅5萬元左右,考慮要換電池,并不劃算。
記者問到舊電池能抵多少錢時,該銷售人員語出驚人:“舊電池不值錢的,你給我們也不要”。
隨后記者追問舊電池該如何處理,銷售人員的回應是“自己去外面問”。
可見,在終端環節,廣汽埃安對動力電池的回收,處于“不管不顧”的隨性態度。
電池回收亂象,污染嚴重
如果廣汽埃安車主真的遇到這種情況,接下來會怎么辦呢?
在得到“自己去外面問”的答復后,記者在網上以“動力電池回收”為關鍵詞搜索,出現了多個搜索結果。記者撥通了標有“上海高價收電池”的聯系方式,對方稱動力電池回收價為每度電250元-400元。
如果按照廣汽埃安AION S 58.8度電池總容量來計算,其電池回收的價錢在14700元-23520元左右。當問到回收的電池會如何處理,對方稱將“拆解再利用”。
記者隨后問到對方是否有相關資質,回收電池是否會造成污染,對方支吾不答,只是強調“回收價格比其它渠道要高”。
事實上,目前國內動力電池回收領域,仍處于野蠻生長期。盡管自2018年以來,工業和信息化部已經公布了四批《廢舊動力蓄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范條件》企業名單,即業內所說的 “白名單” 企業。但是作坊式回收企業,憑借更低的成本,可以給出更高的回收價,因而占據了更大的市場份額。
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至2020年,電池回收“白名單”企業僅回收到的退役電池占比不到20%。而占據絕大部分市場份額的作坊式回收企業,回收拆解方式野蠻粗暴,隨意丟棄電池材料有害物質、傾倒電解液的情況屢見不鮮,對環境造成的污染難以估量。
而作為銷量不斷攀升的新能源車企,廣汽埃安對終端消費者“拒絕回收電池”的態度,無疑助長了動力電池回收市場的“野蠻生長”。
廣汽埃安給自己貼“環保標簽”
公開資料顯示,廣汽埃安于2022年8月簽約贛鋒鋰業,在官方宣傳中提到“雙方鋰資源開發、中游鋰鹽加工及廢舊電池綜合回收利用各層面進行深入合作”。
而在終端拒絕回收舊電池的廣汽埃安,如何實施“廢舊電池綜合回收利用”,是一個值得玩味的話題。
事實上,近年來,隨著市場銷量的上揚,廣汽埃安也在打造自己的“環保人設”。
比如,2021年的廣州車展上,廣汽埃安就提出“打造廣東首個零碳汽車工廠”的口號,其目標是在“2023年率先實現廣東首個汽車零碳工廠”。
而根據官方宣傳資料,廣汽埃安智能生態工廠是“全球首個能源綜合利用生態汽車工廠”,廣汽埃安也成為廣東省唯一被列入“國家新能源汽車自主品牌提升計劃”的企業。
甚至有報道稱,中國《汽車工廠碳排放核算技術規范》的標準編制工作,是由埃安“主導編制”。
電池回收,車企應承擔主體責任
關于新能源汽車尤其是動力電池污染嚴重的問題,其實已是老生常談。在“雙碳”上升到國家意志并成為全社會熱點的情況下,動力電池回收階段的污染防治,新能源車企該扮演何種角色,該承擔何種責任,其實國家已有明確表態。
去年10月份,在廣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印發的《廣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關于加強廣州市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服務網點規范管理的通知》就著重提到,要“落實市場主體回收責任”。
圖片來源:廣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官網
《通知》指出,“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應承擔動力蓄電池回收主體責任”,“相關企業在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各環節履行相應責任,保障動力蓄電池的有效利用和環保處置。”
可見,在動力電池回收問題上,汽車生產企業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并且明確是“主體責任”。
《通知》還提到,“企業應建設回收服務網點”,并“應充分利用各種媒介優勢,加強回收服務網點的宣傳及推廣,鼓勵網點探索建立上門回收、免費拆卸、有償回購、以舊換新等激勵措施,提高消費者移交廢舊動力電池的積極性。”
值得一提的是,該《通知》的送達對象,著重提到了廣汽集團。
在這種情況下,廣汽埃安終端4S店“不回收舊電池”和讓消費者處理舊電池“自己去外面問”的表態,著實讓人匪夷所思。
寫在最后:
在銷量上一路狂奔的廣汽埃安,通過“槍擊電池”等營銷事件也收獲了不少關注度。但在回收電池的關鍵環節,這個自我標榜“環保人設”的企業,卻離奇缺席。
只賣車,不回收電池,這種以利益為導向的做法,卻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企業社會責任感的缺失,也是對相關主管部門“企業承擔主體責任”這一要求的蔑視。
針對廣汽埃安4S店拒絕回收舊電池的問題,記者按照廣汽埃安官網的聯系方式致電廣汽埃安。對方表示會在請示相關部門后給予回復。
但是截至發稿前,仍未等到回復。
(責任編輯: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