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的寧德時代,盡管還是
電池產業的龍頭企業,但讓我們看到的卻有新趨勢。
可以這樣評價一下寧德時代這家企業,整個2020-2021年,它在電動汽車領域的風口上,似乎就沒下來過。尤其是,進入2021年之后,寧德時代先是沖上萬億市值,再到寧德時代繼續占據裝機量的絕對領先,以及沖上萬億市值之后仍被輿論“看空”,特斯拉卻忽然給到了4年訂單支持,給了一劑“強心針”。
目前的寧德時代,一切處于向好的局面,多地工廠在同一時期內如火如荼的被報道出了加碼建設的新聞。不過,在這些的背后,我們還能看到另一件事:寧德時代還有其他方面的圖謀與布局。
剖析其核心業務,動力電池未來空間有限
寧德時代的快速崛起,與其高度貼合動力電池相關政策以及自身的制造能力、技術研發、量產交付能力,息息相關。三元鋰電池的快速發展,寶馬在中國選擇合作伙伴的模式,直接按下了寧德時代快速發展的加速鍵。憑借其企業的制造實力,寧德時代已經牢牢占據了全球以及中國市場的出貨量等優勢。
不過,依然是老話題,當企業的體量上升到一定層級之后,它的發展速度會受到現實情況的很多節制,比如更多的資金預算被投入新一輪生產中,一定程度上放慢其企業的核心進步速度。
眼前的寧德時代,在動力電池領域的優勢表現在于產量,并不過多在于技術進步。
2020年,寧德時代在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約為34GWh,占據總份額137GWh約四分之一,同比增長17%,同時,這也是其連續第四年裝機量登頂。目前,寧德時代的動力電池在多地設有工廠,包括福建、江蘇、青海、四川、廣東、山西等,同時在德國也設有動力電池工廠。同時滿足中國以及海外的相關訂單,并在裝機量上優勢明顯,截至2021年第一季度,寧德時代的中國五大生產基地中共有226GWh規劃產能,同時在第一季度,目前的統計數字為動力鋰電池裝機量12.22GWh,寧德時代產能尚未大量釋放。
產能充滿優勢,不過在技術進步方面,它目前的表現,并不算十分驚艷,尤其是對比起動力電池行業的先進技術而言。2019年4月,NCM811技術電池投入市場,其產品特征為高性能、高續航,但在實際的使用過程中,因安全等一系列原因,截至目前NCM811尚未成為相關技術的先進應用者。
根據寧德時代的官方公布消息,NCM811電池目前的出貨量占總出貨量20%以上,結合其2020年34Gwh的預估裝機量來看,其裝機量不超過7Gwh。而在2020年,另一種動力電池-刀片電池,則呈現出一種快速翻盤的局面,年初時規劃產能為2Gwh,但在推出之后快速獲得市場認可,2020年底時產能提升至12Gwh左右,并在2021年預計提升至20Gwh。
被刀片電池爭搶份額是一方面,而另一方面,寧德時代的NCM811技術在面對特斯拉4680電池時,也沒有被行業特別的認可。技術目標提升16%續航的特斯拉4680電池與三星SDI與LG化學為主,同時與車身結構融為一體,寧德時代在特斯拉體系中承載的并非新技術拓展任務。
并且,接下來的寧德時代技術路線,已經更多開始向降本(無鈷電池)發展。當然,這并不意味著不對,只是意味著寧德時代的部分策略在發生變化,當體量提升至一定層級之后,一切走向以穩為主,少了一些之前的“鋒利”。
不過,從另一層面來看,寧德時代此舉也可以理解
單純從動力電池的角度來看,寧德時代的發展趨勢如今并不算特別亮眼,從此前的沖勁十足變得愈發保守。但結合其另外一個呼之欲出的相關計劃,能發現寧德時代在其他方面有了新布局-儲能戰略。
今年4月,寧德時代發布2020年報,和此前的財報不太相同的是,新增了2個較大的亮點:儲能業務、海外業務。儲能業務銷量達2.39GWh,境外業務營收79.08億元,營收占比15.71%。
其中,儲能業務,正在與目前全球的能源發展趨勢-碳中和高度謀合。
在寧德時代的儲能業務中,它很大的一個思考在于“鋰離子電池無法同時支撐電動汽車和規模儲能兩個巨大市場”。于是,動力電池開始啟動向鈉離子發展的路線,而鋰離子電池開始發力儲能層面。
按照目前的公開材料來看,我國2025年儲能裝機量要達到30GW,當前國內的電化學儲能規模只有3.28GW,潛力相當大,但是原材料短缺的問題也不斷顯現。關于寧德時代的儲能業務,目前能夠從其公布的消息中找到的核心為:
中國市場,由寧德時代主導執行的第一個創國家優質工程及發電側分散式百兆瓦時級鋰電儲能項目、青海省海南州特高壓外送基地配置項目塔拉灘一標段1000MW光伏電站配置交流儲能項目投運。寧德時代目前已經開始對整個儲能的上下游產業進行布局,從發電、到電能傳輸、再到儲能,再到階梯性利用。
海外市場,寧德時代的儲能業務更多在于下游,如提供部件、提供電池系統,比較典型的案例有戶外系統EnerOne產品。
依托于自身對儲能、電池、階梯利用的相關優勢,寧德時代目前的儲能業務打法為,國內市場上下游雙向布局、海外市場更多向下游布局,并且從其企業發布鈉離子電池計劃來看,它將權衡手中“固定的鋰離子資源”,進行動力電池和新業務的分配。
而這個方向,實際上與另外一個巨頭-華為,在思考上有著高度的相似。在汽車行業里不斷討論華為是否最終會造車時,本質上,華為正在對同級于造車的能源業務進行布局。
對于華為能源,外界知之甚少,但目前它已經做出了一定成績:光伏逆變器全球累計出貨量118GW;與全球190多家電力企業深度合作,提供智慧電網、智慧電廠、智慧礦山等解決方案和數字化服務;為兩大電網、國家能源集團、華能集團、電建集團等電力公司的數據湖及云平臺建設提供技術和方案支撐。
碳中和、碳達峰等全球級目標提出之后,眼見得越來越多巨頭級企業開始參與更高層次的企業布局,寧德時代、華為的布局,與國家戰略進一步趨近之后,意味著其將擁有更廣闊的的未來。結合其一系列舉動,再剖析眼前汽車領域的現狀,能給到其企業的相關新結論。
寫在最后
本質上,寧德時代目前的布局和業務發展,已經跳脫于傳統的汽車動力電池巨頭這一單一維度。至于接下來它的發展趨勢與形態,答案目前無法揭開。需要在鈉離子電池技術正式推出之后,才能給到相應的新消息。
如果其未來的戰略是進一步發展儲能業務,動力電池業務的發展預計會較之此前產生比較大的變化。
(責任編輯: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