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特斯拉CEO馬斯克宣布:我們將生產一種更為先進的圓柱
電池,
電池單體能量密度提升5倍,成本降低14%,搭載該電池的電動汽車續航里程提高16%。
這就是4680電池,因其尺寸比傳統的18650電池足足大了兩圈,又被業界稱為大圓柱電池。
特斯拉發布4680之后,多家國內外電池廠都開始跟進推出這一產品。然而,由于特斯拉遲遲沒有突破,行業內大圓柱電池的量產進度也一再放緩,但總有堅守者存在。凌頂能源便是這樣一家公司。
凌頂能源成立于2022年6月1日,是一家專注大圓柱電池的研發及生產商,公司致力于打造全新一代有成本競爭力的高能量密度大圓柱電池產品。
公司股東背景與實力雄厚,包括整車體系下的廣汽資本、依托四川新能源汽車創新中心(歐陽明高院士工作站)的賽科投資、頭部風險投資機構火山石投資等。
凌頂能源的核心團隊均擁有十多年的電池行業經驗。創始人兼CEO梅驁博士,畢業于清華大學,在電池行業深耕超過15年,曾任廣汽研究院、廣汽埃安研發中心電池研發部部長,是廣汽電池包與電芯自主研發的開創人、總負責人;同時還是國家強檢標準GB38031-2020《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安全要求》的起草人之一。
當下的各家電池企業做出的大圓柱電芯樣品,性能提升并不明顯,在成本端也沒有優勢,再加上圓柱電芯天生的成組效率較差,導致大圓柱電池在汽車市場的產品競爭力遠不如傳統方形電芯。
但梅驁博士告訴36氪,相對現有方形電芯來說,大圓柱電池有機會把性能做得更高,且成本更低,前提是換用新的電池材料,以及改變傳統的比較復雜的結構和工藝。
凌頂能源的產品也是按照這個思路研發。據介紹,公司以材料創新為起點,為產品提升性能,以結構與制造方式的創新來降低成本。
具體而言,凌頂能源使用了全新高能材料體系的正極材料和含硅負極材料,并研發了獨有的補鋰添加劑,以及相匹配的輔材、電解液等,以此來提升性能。
在制造端,凌頂能源重新設計了創新的電芯極簡結構以及組裝制造工藝,在原有的大圓柱電池的基礎上繼續簡化工藝,減少組裝步驟。
最終得到的的效果是,凌頂能源目前的電芯產品為4670和4695兩種規格的大圓柱電芯,能量密度達到了350Wh/kg,這一數值比市面上一些半固態軟包產品還要出色。
更重要的是,基于制造方式和工藝的創新,凌頂能源“倍速生產線”的設備投資降低了70%,廠房面積縮小了9%,能耗與用電量節約17%,操作工減少32%,制造周期總計縮短了55%。這一模式提升了制造效率、拓寬了制造工藝窗口,從而有效提升良率,降低電池成本。
傳統鋰離子電池已經進入技術瓶頸期,市場需要兼顧性能與成本的全新電池技術,大圓柱電池便是理想的路線之一。
但動力電池行業的競爭態勢愈發激烈,面對如此內卷的態勢,凌頂能源嘗試先進入無人機、電動航空、低空領域等擁有高技術門檻、高產品溢價、對性能需求又迫切的領域。
據梅驁博士介紹,自去年起,凌頂能源配合多家無人機公司和eVTOL公司進行定制化設計開發與送樣測試,目前,凌頂能源已經與某頭部工業級無人機公司達成產品供應協議,將為其供應首批高能大圓柱電池系統。同時,凌頂能源的多家客戶開始全面轉向大圓柱電池,并批量配套搭載。
在生產制造端,凌頂能源的高能大圓柱電池“倍速生產線”在近日正式建成,并啟動試運行。下一步,凌頂能源將拓展更多的低空領域的客戶,并隨著時間推移,逐步進入到更為廣闊的動力市場。
(責任編輯: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