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軒高科準固態電池發布G 垣準固態電池:能量密度 300Wh/kg,續航超 1000 公里,突破安全與續航平衡難題,計劃 2026 年量產。市場動態:當日主力資金凈流出 1.07 億元,全球市占率 2.6%(同比 + 0.9%),排名第十。
寧德時代三項專利授權
- 01 -技術突破:重構安全與續航的黃金三角
在動力電池技術迭代的關鍵節點,國軒高科推出的 G 垣準固態電池以300Wh/kg 的能量密度和超 1000 公里續航,重新定義了安全與性能的平衡點。這一突破并非單一技術的改良,而是通過材料體系革新、結構設計優化、工藝集成創新三位一體實現的系統性突破。
材料體系的顛覆性創新
G 垣準固態電池采用復合電解質體系,將傳統液態電解液含量從 30% 降至 10% 以下,同時引入閉孔固態電解質層。這種設計通過納米級自修復技術,在電芯遭遇 3mm 鋼針穿刺時,固態電解質層會迅速形成物理隔離屏障,阻斷熱失控鏈式反應。測試數據顯示,穿刺后電芯表面溫度僅升高至 120℃,遠低于液態電池的 500℃以上,且可在帶針狀態下保持 96.8% 的放電能力。此外,硅基限域技術通過原子級晶格調控,將硅負極膨脹率從 300% 壓縮至 80%,循環壽命提升至 2000 次以上,解決了硅基材料商業化的核心難題。
結構設計的系統性優化
電池采用全域離子導網絡設計,在正極、隔膜、負極間構建三維鋰離子傳輸通道。通過在三元正極材料中引入高熵摻雜技術,鋰離子擴散系數提升 40%,使電池在 - 20℃環境下仍能保持 85% 的放電容量。同時,電池模組采用蜂窩式抗沖擊結構,在 60km/h 正面碰撞測試中,模組形變程度較傳統設計降低 65%,有效保護電芯安全。這種結構創新使 G 垣準固態電池的體積利用率提升至 720Wh/L,較同級別液態電池提高 15%。
工藝集成的革命性突破
國軒高科自主研發的原位固化工藝,通過分步調控溫度場和壓力場,實現了固態電解質與電極界面的納米級貼合。該工藝將電芯直通率從行業平均 60% 提升至 90% 以上,同時將生產周期縮短至 48 小時,較傳統固態電池工藝效率提升 3 倍。在量產層面,國軒已建成12GWh 準固態電池產線,并向 5 家以上客戶送測,其中 4 家客戶車型已進入裝車測試階段,001 號測試車累計行駛里程超 1 萬公里,驗證了技術的可靠性。
- 02 -市場博弈:技術領先與資本疑慮的角力場
盡管 G 垣準固態電池的技術突破備受關注,但其發布當日主力資金凈流出 1.07 億元,全球市占率僅 2.6%(同比 + 0.9%)的市場表現,折射出資本市場對新技術商業化落地的謹慎態度。這種矛盾現象背后,是技術領先性與產業現實的復雜博弈。
技術領先性的市場驗證
從行業對比看,G 垣準固態電池的能量密度(300Wh/kg)和安全性(穿刺不起火)已達到國際一流水平。與寧德時代神行 2.0 電池(10 分鐘快充 600km)相比,G 垣在續航里程上更具優勢;對比比亞迪刀片電池 2.0(續航 1000 公里 + 8C 超充),其安全性能更勝一籌。在國際市場,豐田計劃 2027 年量產的全固態電池能量密度為 400Wh/kg,但 G 垣作為準固態電池,在成本和量產時間上更具競爭力。國軒高科已與大眾、華為等國際客戶達成合作意向,2025 年海外營收占比預計提升至 35%。
資本疑慮的深層邏輯
資金凈流出反映出市場對技術成熟度和量產風險的擔憂。盡管國軒已建成 12GWh 產線,但準固態電池對現有液態電池產線的改造幅度仍達 40%,設備投資強度較傳統產線增加 20%。此外,硫化物電解質的量產成本(當前約 5 元 / Wh)仍是液態電池的 3 倍以上,需依賴規模化生產實現降本。更關鍵的是,競爭對手的技術迭代速度不容小覷:寧德時代硫化物全固態電池單體能量密度已突破 500Wh/kg,計劃 2027 年量產;比亞迪則通過 “刀片電池 + 固態電解質” 的過渡方案,有望在 2026 年推出續航 1200 公里的車型。
產能布局的戰略考量
國軒高科采取 “雙線并行” 策略:一方面加速準固態電池量產,另一方面推進全固態電池研發。其全固態電池 “金石電池” 已實現 350Wh/kg 能量密度,通過針刺、熱箱等嚴苛測試,并啟動裝車路測。這種技術儲備為其應對未來競爭提供了彈性空間。在產能布局上,國軒高科在越南、斯洛伐克、摩洛哥等地建設海外基地,2027 年全球總產能目標 300GWh,通過本地化生產規避貿易壁壘,搶占歐洲新能源汽車市場。
- 03 -產業影響:重塑動力電池格局的催化劑
G 垣準固態電池的發布,不僅是國軒高科技術實力的彰顯,更將對全球動力電池產業鏈產生深遠影響,推動行業從 “液態主導” 向 “固態崛起” 的轉型。
技術路線的重構效應
準固態電池作為液態電池向全固態電池過渡的關鍵形態,其商業化將加速行業技術路徑分化。國軒高科的復合電解質路線(硫化物 + 氧化物)與寧德時代的硫化物路線、比亞迪的聚合物路線形成差異化競爭。這種多元化格局有利于降低技術風險,推動行業整體進步。據預測,2025-2028 年將形成半固態 / 準固態電池商業化窗口期,到 2030 年全球準固態電池市場規模有望達 200GWh,占動力電池市場的 15%。
供應鏈的變革機遇
準固態電池的量產將帶動上游材料體系升級。以硫化物電解質為例,其核心原料硫化鋰的需求量將從 2025 年的 2 萬噸增至 2030 年的 20 萬噸,催生新的材料供應商。國軒高科通過與國內材料企業合作,已實現硫化鋰純度 99.99% 的規模化生產,并規劃 2026 年建成 5GWh 配套產能。同時,設備端的改造需求(如卷對卷涂布設備)將推動鋰電設備企業技術升級,先導智能、贏合科技等已推出適配準固態電池的生產線解決方案。
市場格局的重塑壓力
國軒高科憑借準固態電池技術,有望在全球動力電池市場實現彎道超車。其全球市占率從 2023 年的 1.7% 提升至 2025 年的 2.6%,排名從第十一位躍居第十位,顯示出強勁增長勢頭。隨著準固態電池量產,預計 2026 年其市占率將突破 4%,進入全球前八。這將對寧德時代(37.9%)、比亞迪(26.5%)等頭部企業形成競爭壓力,迫使行業加速技術迭代。與此同時,國軒高科在儲能領域的布局(2024 年儲能營收 78.32 億元)也將受益于準固態電池的高安全性,進一步拓展應用場景。
G 垣準固態電池的發布,標志著國軒高科從 “跟隨者” 向 “引領者” 的戰略轉型。其技術突破不僅解決了液態電池的安全瓶頸,更以可量產的解決方案推動行業向固態化邁進。盡管面臨資本疑慮和競爭壓力,國軒高科憑借 “準固態過渡 + 全固態領先” 的雙路線策略,有望在 2026 年成為全球準固態電池商業化的先鋒。未來,隨著技術成熟和成本下降,準固態電池或將成為新能源汽車普及的關鍵推手,而國軒高科的探索,正是打開這一新時代的鑰匙。
為北汽新能源配套 投資20億國軒高科青島基地4GWh三元電池開建2017-05-29 11:5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