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能源汽車的飛速發展,帶來了動力鋰
電池的旺盛需求。市場發展初期,在政策的刺激下,所有鋰電正極材料都有機會,而當市場趨于成熟,能夠繼續生存的只是極少數。
市場需求催熱高鎳三元材料
當前,由于新版補貼政策利好,以及消費市場對于續航里程的需求提升,在能量密度上具有顯著優勢的高鎳三元材料電池被市場普遍看好,成為各正極材料公司布局的熱點。
據了解到,包括寧德時代、國軒高科、力神等大型動力電池企業都將高鎳三元材料電池作為下一代動力電池的研發目標,2017年以來上游的原材料企業也有大規模布局:
廈門鎢業:2017年1月,廈門鎢業由全資子公司廈鎢新能源與閩東電力合資成立寧德廈鎢新能源,共同投資建設年產2萬噸的車用鋰離子三元材料生產線,主要生產銷售高鎳三元材料。
當升科技:2017年3月,當升科技在接受投資機構調研時表示,公司2017年計劃新增4000噸的高鎳動力多元材料產能(NCM811/NCM622)。目前高鎳動力材料NCM811已經完成中試階段,預計2018年實現量產。
杉杉能源:3月16日,杉杉能源年產5000噸三元811交鑰匙工程產線建設在寧夏石嘴山基地全面啟動,今年年內將正式投產。杉杉能源表示,公司在XEV用高鎳材料研發與產業化上不斷取得進展,在成功實現三元622量產的同時,811、NCA及部分高鎳材料也基本完成中試評估,具備了產業化的必要條件。
科恒股份:2017年4月,科恒股份在接受投資機構調研時表示,公司正極材料目前基本滿產。7月份英德產能全部建成3000噸/年的高端動力三元產能。英德生產基地主要規劃為高端正極材料,包括動力三元532、622及磷酸鐵鋰和高電壓鈷酸鋰。目前已有動力三元產品通過客戶試用,受限于產能暫時只能保證較少的供貨量。
相關資料顯示,此前天津巴莫、格林美、波士頓等企業也都有積極布局高鎳三元材料。
全面超越磷酸鐵鋰為時尚早
新能源汽車產量大幅提升,帶動動力電池需求快速增長,作為動力電池主要正極材料,磷酸鐵鋰和三元材料需求量均增長迅速。但有業內人士表示,三元電池能量密度提升空間要大于磷酸鐵鋰,未來電池正極材料將主要走三元(尤其是高鎳方向)技術路線。有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動力電池正極材料中三元占比僅30%左右,想要超越磷酸鐵鋰成為未來市場主流,還需時日。
一方面,高鎳三元材料電池存在的安全性等問題仍在解決中,且目前還無法大規模量產應用。
眾所周知,三元正極材料的高鎳低鈷化在提升電池能量密度、降低材料成本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但安全性和穩定性問題卻較為突出。三元材料中的鎳含量越高,材料的穩定性越差,安全性越差。因此,有業內從業者認為,鎳含量的上限應該是70%。否則,高鎳帶來的各種負面影響將足以抵消容量提升的優勢而最終得不償失。
而為了在保持其高比能量的同時,兼顧循環壽命和安全性,國內材料和電池企業可謂是苦心造詣,其安全問題仍在持續解決中。目前,高鎳三元材料的安全性主要通過材料改性優化、表面包覆、調整電解液和負極材料等方式來逐步解決。
另一方面,不同技術路線各有優劣,磷酸鐵鋰的未來市場并不小。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磷酸鐵鋰和三元材料兩種技術路線各有優劣。和三元材料對比,磷酸鐵鋰理論上的儲能上限有20%的差距,但磷酸鐵鋰也有自己的優勢:安全性能更高、循環使用壽命更長、環境污染小、性價比更高等。
此外,基于對未來產業發展的判斷,電池中國網認為,在2025年之前,儲能行業將迎來爆發,而磷酸鐵鋰循環壽命長的特點將成為儲能材料首選。再加上在一些細分領域市場的應用,磷酸鐵鋰和三元兩者之間將是動態變化的格局,并不能一種電池技術替代另一種電池技術,但高鎳三元材料的確將逐漸成為市場另一主流。
綜上所述,受益于新能源汽車爆發、尤其是三元電池占比提升,目前鋰電高性能正極材料行業已經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動力電池產業的新拐點已經出現。而隨著動力電池企業制造工藝和高鎳三元材料的技術瓶頸突破,未來2-3年內將會實現高鎳三元材料電池的產業化應用。屆時,在高鎳三元電池領域率先進行研發布局的企業將占據先機,獲得更多競爭優勢。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