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萬向集團競購A123之后,同屬鋰電概念板塊的天齊鋰業(002466.SZ)大股東天齊集團也加入了海外并購行列。所不同的是,天齊集團是虎口奪食, 競爭對手是全球鋰鹽巨頭洛克伍德,年收入規模高達37億美元。
11月23日,鋰鹽巨頭澳大利亞泰利森宣布,公司董事會決定將原定11月29日審議洛克伍德協議的股東大會推遲至12月13日召開,并同意與天齊集團接觸,以確定天齊集團的收購方案是否更優。
一周前,天齊集團通過澳大利亞全資子公司文菲爾德向泰利森開出了每股7.15加元的收購價格,高出了洛克伍德整整10%,總收購金額高達53.8億元人民幣。
“國內鋰輝石礦產的儲量和產量均十分有限,八成以上需要進口。”銀河鋰業一位中層表示,泰利森擁有的鋰精礦儲量和年產量都極具價值,天齊集團收購泰利森具有國家戰略意義。
據悉,天齊鋰業是目前國內最大的碳酸鋰生產商,泰利森是其唯一的原材料供應商。而中國已探明的鋰儲量大約只有110萬噸左右,僅占全球鋰儲量的一成。
“這種情況下,國內企業在國外尋求鋰礦投資行為也顯得很正常。” 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研究員趙元藝說。
高價競購
11月23日,澳大利亞外資監管部門–澳大利亞外國投資委員會(FIRB)對文菲爾德收購泰利森的行為表示無異議。
這也意味著,天齊集團收購泰利森已不存在政策障礙,剩下的就是與洛克伍德的實力較量,而且天齊集團還是后來者。
早在8月份,洛克伍德就與泰利森簽訂了相關收購協議。洛克伍德以每股6.5加元出價,總收購成本折合人民幣約為45.54億元。
據悉,全球前三名的鋰鹽生產商分別為SQM、泰利森和洛克伍德。其中,泰利森和洛克伍德的全球產量占比分別為17%和16%。
洛克伍德是美國紐交所的上市公司,年收入高達37億美元,市值超過了30億美元。今年年初,洛克伍德在智利投資新建了一座年產2萬噸的碳酸鋰生產廠,目前其碳酸鋰的年產能達到5萬噸。
如果洛克伍德成功收購泰利森,將一舉超過SQM 而獨占全球鋰鹽生產商的龍頭地位,基本壟斷全球鋰鹽市場。
“如果泰利森落入競爭對手洛克伍德之手,將有可能對公司的鋰精礦供應產生不利影響,比如價格調整、采購量限制等等。” 天齊鋰業在其公告中作出以上表述。 (責任編輯:王杰)